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攀枝花 > 正文
【攀枝花】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http://www.sctyzx.gov.cn/  (2023-08-08 19:01:51)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近年来,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强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基层治理着手,奋力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强化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强化组织统筹。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乡党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细化4个方面23项重点工作,建立乡村组三级网络,在各村设立1名统战工作联络员,以“清单制+责任制”有力推动民族宗教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强化工作力量。将民族宗教工作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纳入全乡干部学习计划。在县委、县政府关心下,从少数民族干部中配备4名乡班子成员、12名机关干部,以及21名村组干部,有针对性开展民族干部培训,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干部解决矛盾的能力。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开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民族团结知识学习宣讲,以“会说一句民族语言、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活动为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筹备完成米易县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竞技拉练活动。

强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2020年以来,争取财政衔接资金、民族资金、移民后扶资金共计5421.8万元,实施各类重点项目18个,新改建蓄水池33口,新建供水管网35公里,道路9.5公里,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层基础。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坪山稻菜轮作、中山晚熟芒果、新山红香米、高隆清甜香烟叶”为代表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乡种植芒果1.7万余亩、优质烤烟5500余亩,“梯田红米”入选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名单和省级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芒果产业园获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三是联农增收效果显著。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引导村民成立4个专业合作社、18个家庭农场,仅晚熟芒果、稻菜轮作、优质烤烟等产业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农户有130余户,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166元。

强化文化传承,激发民族融合发展合力。一是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培育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5名、市县级13名,刺绣技艺传承人贺春艳被评为全国乡村工匠,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织布技艺传承人贺树美获评为省级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建立非遗名家工作室、非遗传习所,传承保护傈僳族特色文化和非遗技艺。精心组织举办傈僳族祖居圣地“约德节”活动,节日期间接待游客5.3万余人次。二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能人作用,积极创作“1部形象宣传片、1系列民族体验项目、1桌傈僳特色美食、1批精品民宿小院、1套傈僳文创产品”等文化精品,推动全域旅游打造。

强化基层治理,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一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紧盯集镇、景区等重点区域,全面整治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实施集镇、主干道沿线、芒果园内123户农户农房风貌提升,将每月9日、24日作为村庄清洁日,开展“净村、净空、净街、净路”等4大行动,营造民族地区干净卫生的人居环境。二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有效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持续引导民族地区开展村规民约修订行动,改变生活陋习和落后观念,评选“洁美家庭”“文明家庭”60余户;聚焦创业致富、学业有成、家庭和睦等方面,选树“我身边的第一人”,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傈僳族贺氏家风家训“人生如织布、不能错一步”,被评为“新时代天府好家风”十佳作品。三是推行网格化治理。完成4个村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将全乡划分为39个网格,将综治、信访、社会事务等职责整合纳入网格化服务体系,精准高效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居住、子女入学等服务,实实在在解决了村(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米易县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