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攀枝花 > 正文
【攀枝花】仁和区:培“根”铸“魂” 这所学校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http://www.sctyzx.gov.cn/  (2024-03-21 21:19:22)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仁和区民族初级中学将本土传统文化艺术、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以及传统民俗器乐、文化融入学校教学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实现特色教育百花齐放,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薪火相传,在孩子们心里埋下非遗文化种子。二胡的低婉、三弦的轻快、竹笛的悠扬……数十种民族特色乐器,在仁和区民族初级中学操场,被身着民族服饰的20余名学生同时奏响,乐器声交相呼应,曲声美妙婉转,奏出了“非遗”神韵。

这20余名学生来自学校组建的“谈经古乐”民乐团,每周都会定时利用空暇时间,跟着老师不断学习和掌握仁和本土“非遗名片”——谈经古乐的演奏技法,传承俚颇民俗音乐文化。“谈经古乐”是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洞经音乐发展而来,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为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仁和区民族初级中学于2018年便开设“谈经古乐”民族艺术课程。

“‘谈经古乐’是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聘请了7位民族器乐专家执教,并积极组建区级课题组,目前已结题。”仁和区民族初级中学副校长祁旆钰介绍,学校正在开发校本教材,让仁和本土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熟知。“谈经古乐”民乐团自成立以来,多次在省、市、区级展演中获奖,已成为学校一张靓丽名片。

强身健体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射弩运动是一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载体。学校2018年设置射弩项目课程、配设师资,并在每周一节阳光艺体课射弩社团开展日常训练;2002年开始参与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射弩项目;2019年开发出《射弩校本教材》;2020射弩项目省级课题立项。

持弩、托举,装箭、拉弦……民中操场一侧,学员在学校体育老师指导下,手持弩弓,一箭离弦,直奔靶心。射弩队伍组建至今,累计6次代表攀枝花市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屡屡在射弩赛事中为全市争得荣耀。

在强化大宣教格局上,仁和区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国民教育体系;在搞好社会宣传教育上,依托大田会议会址、同德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0余场;在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上,挖掘“羊皮鼓舞”“谈经古乐”“板凳龙”等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出彝绣、折扇、陶器等旅游商品200余种,推动非遗传承“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等活动,目前仁和区有省级非遗5项,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

(仁和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