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四心”育人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深入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厚植“四爱情怀”铸同心。攀枝花市东区教体局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融入到相应学科当中,开展《爱赏东区》系列寻访活动,以“课程+实践”的方式,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建党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内容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四爱”情怀。通过打造“会说话的民族墙”、编排《彝山鸟飞起》民族课间操,举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组织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等富有成效的民族团结活动,厚植“四爱”情怀。
二是提升“四自意识”强信心。开展东区学校和凉山州木里县校对校帮扶共建托管,实施“校联体”建设,签订一对一共建托管,不断提高帮扶质量。同时辖区各学校充分发挥全员德育、全员育人职能,主动帮助来自周边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学生树立“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四自意识”,培养他们自强不息、昂扬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举办校园体育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充分展示少数民族歌舞以及体育运动,为各族学生展示个性搭建舞台。组织教师到少数民族学生家进行实地家访,联合仁和区迤沙拉村、米易县新山村及东区阿署达村等民族村寨,组织开展研学活动,感受地方民族特色的同时,增加民族凝聚力。
三是开展“四项关怀”传爱心。东区强化民族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思想关怀、行动关怀、生活关怀、学习关怀”。确保来自周边少数民族务工子女100%入学,并采取混合编班、混合寝居,对各族学生一视同仁,有效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为所有符合资助政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资助工作,实现应助尽助,确保每一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近两年来,全区3.2万余名学生中4539人次享受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累计资金222.45万元;1350人次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累计资金135万元,1350人次免除普通高中学费62.1万元。
四是培养“四好少年”显初心。辖区各校本着“以生为本、细致服务”的理念,采取切实措施,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各族学生成人成才,彰显师生天职与初心。在培育“好习惯、好品格、好身体、好素养”的“四好少年”工作中卓有成效。学生良好习惯逐渐养成,兴趣爱好广泛;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进,主动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交往、表达的欲望和能力逐渐增强;文化素质、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学生运动员、市区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市区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比分别达4.5%、10%。
(东区党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