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盐源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10-11 09:57:01 来源:同心四川 编辑:邱江
盐源县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坚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切实加强领导、细化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县有各类经营主体13552户,从业人员达10200人。其中:私营企业1493户,农村专业合作社1910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7.88亿元,占GDP比重32.3%,增速5.7%。
一、搭建“连心桥”,唱好“联谊戏”
一是加强宣传增信心。2022年1月18日,召开民营企业、工商界别政协委员座谈会,与代表人士开展交心谈心,听取意见建议。2022年3月18日,召开优化商营环境大会,统战部长亲自宣讲政策、指出营商环境障碍、畅谈盐源优势、介绍激励措施、展望发展目标,激励民营经济安心谋发展、力争做大做强做优。
二是落实制度稳预期。出台《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盐源县贯彻落实二十条规定实施方案》、《盐源县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责任分工方案》和《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构建“1+N”系列文件,着力化解发展难题,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聚企心。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体现“自己人”的责任担当,实行“挂牌”服务,“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领导干部进行“一对一”联系,“点对点”帮助解决企业痛点阻点问题,整合32个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定期向联系的企业通报县委、县政府关于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向企业介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面贯彻“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十字方针,充分信任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搭建政企对接“连心桥”,增进政企互动互信,参与营商环境评价,制定政商交往正面和负面清单,持续推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设。
四是健全评议凝同心。由县工商联牵头开展“企业评议涉企部门活动”和“涉企部门评议民营企业活动”,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外来客商代表等定期评议职能部门服务民营经济情况的制度,对评议结果前3名的单位和企业给予表扬,对最后3名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并将评议结果纳入全县“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考核,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边评边改的要求,及时研究处理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对待民营企业提出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建设高素质民营经济表人士队伍,完善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双向评议”实现涉企部门和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是走访调研送暖心。每月到泸沽湖等乡镇和工业园区走访多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大型超市、宾馆、餐饮等行业,聚焦他们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注重倾听和回应企业诉求,针对企业反馈问题深入研究,分类施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减少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减跑动;最大限度释放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提供“软服务”,唱好“发展戏”
一是营造良好环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坚决消除各类隐性壁垒,全力打造公平竞争环境,让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县委统战部会同县优化营商环境督查专班、县工业园区、县住建局抓好企业反映的3类11个问题的整改落实,经县优化营商环境督查专班办公室督促相关部门全部整改到位。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录,全面积极探索商事登记和工业项目联审联办,坚持时时、事事、处处方便群众的原则,将民企反映的问题分类设立应急、农、林、牧、水、社会事务等办事窗口,做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办结等方式为群众办理事项,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通过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标准,落实便民服务具体措施,拓展服务渠道,转变服务作风,推进各项服务便民化,按照“简化、提速、服务”要求,最大程度压缩项目立项、环评、安评等环节、程序的审批时间,加快推动在谈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见效。
二是及时纾难解困。将每月25日设为“盐源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日”,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接访,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成立县优化营商环境督查专班,督查各责任部门召开月度营商环境服务会议并通报本月收到的企业各方面申请办理情况,接受企业点评、媒体监督,耐心仔细倾听和回应市场主体合理建议与诉求并解决相关问题,建立“首问服务员”制度,对民营企业提出的各类困难问题,实现问题收集转办、反馈的闭合管理,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回应诉求,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第一时间帮助指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企业服务实现零距离,考虑到疫情等因素长期影响,在制定临时性纾困惠企政策时兼顾长期发挥作用的中长期政策支持,重点落实好政策“组合拳”,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2022年1--6月,共减税退税1.61亿元,其中,留抵退税0.48亿元、减税1.08亿元、降费0.05亿元。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秉公办事,切实把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盐源建设,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申诉、维权、协调办理机制,加大对危害企业安全、侵害企业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开展协调服务31次,解决困难纠纷9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权、财物权和名誉权,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的行为;坚决查处不作为、甚至阻碍企业发展的行为,严厉打击无理取闹、非法阻工等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的现象,让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生产。
四是构建诚信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社会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促进政府公开、公平、公正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企业“诚信档案”,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树立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争做模范遵守市场经济秩序的参与者,争当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五是作好舆论支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阵地作用,大张旗鼓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省、州、县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认识,形成全民争先创业、民营经济充分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舆论监督,对干扰民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声势。
六是激发创新活力。将全县23个乡镇划分为6个乡镇级片区,设立泸沽湖文旅融合示范区、环城城乡融合示范区、梅雨亚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金河多元林果业发展区、树河干热河谷优质果蔬发展区、白乌高山生态农牧业发展区,将全县158个村(社区)划分为45个村级片区,设立中心村44个。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文旅目的地、全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州共同富裕示范区。向企业宣传招商引资政策和项目,鼓励以商招商、以商会招商,吸引同行业的区外企业家和人才来盐源投资产业或创业工作,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人群,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专业型人才,通过提供人才免费租房、补贴购房以及发放岗位补贴、柔性引才奖补等措施,一对一服务、点对点突破,努力营造出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的良好环境,同时鼓励企业引进人才,保证民营企业平等享受盐源县所有人才政策,出台了加大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落户、购房、创业等各类服务力度;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完善“银企互动”“银企对接”机制,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促进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民营企业,促成企业合作销售产品 12次,招商引资9个57.15亿元。
(盐源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