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正文
【抗疫·同心风采】党外知识分子岳冀蓉:为了儿时的英雄梦
http://www.sctyzx.gov.cn/  (2020-02-25 18:39:40)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到: 更多

(岳冀蓉,党外知识分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2月7日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医疗队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一线防治工作。)

从2月7日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医疗队赴武汉,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武汉会战,到现在已经19天了,有人要我写点什么,作为一个党外知识分子,该写点什么呢?

为了儿时的英雄梦

你为什么要去武汉?这是亲人朋友问我最多的问题,我想他们除担忧,还有些不解吧。我是华西医院临床一线的高年资医生,博导也评了,前路已没有晋升的压力;不敢说自己多有本事,但凭华西博导这个头衔,平平稳稳到退休,也是妥妥的。为啥还要报名去武汉冒险拼命呢?

逆行武汉的岳冀蓉教授

我想说:我们这代人,儿时都有一个英雄的梦想,当医生后还有一份医者情怀,在等待一个机会。来武汉,只是实现这个梦想,表达这份情怀的“最合适的时间和最恰当的选择”。

2月6日的晚上,科室接到动员通知,我这个搞老年呼吸专业的医生就意识到这个任务肯定该我去了。首先,我是科室副主任,必须以身作则;其次,这就是我的专业,我不去,谁去?我没有退缩的理由,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责无旁贷。

跟我家老公商量,问他支不支持我,他想了几秒钟说:“我觉得你应该去。既然你决定了,就不要瞻前顾后的,坚定自己的选择。”我非常感谢老公,是他成全了我的英雄梦,给了上前线的勇气,让我有机会参与到这场医学界大会战中。

说到这,我还想多说几句。春节前的1月16号,我和家人去罗马度假,假期过半的时候,收到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的消息,我为自己不在医院待命而焦急、而坐立不安。从每天外国人对我们的态度日渐不同,好奇、同情到后来有些异样,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切领悟到一个道理,个人的尊严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祖国有难,个人根本无法独善其身,而只有祖国强大,你在世界才有底气。

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医生,在国家危难需要我的时候,我的选择是别无选择;这也是我们能喊出“不计报酬、不论生死”那八个字的原因。

我们是英雄的集体

在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评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我们是英雄集体。

我们这一批医疗队一共130人,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2个病区(23,24病区)。我担任23病区执行主任,协助康焰教授管理病房医疗工作。每天早上交班,讨论危重病人治疗方案,带白班医生进入污染区查房;下午落实医嘱执行情况,然后主持病房和东院的MDT多学科疑难病案讨论;十多天来,似乎并无多少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岳冀蓉教授在病区查房

我开始觉得,我是作为老年呼吸科背景的医生来武汉的,也许作用有限;没想到来了这里后我才发现,其实作为老年医学的医生,在这里也非常需要。我们管理的重症病房,大多数病人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种慢病共存,都会存在老年综合征,如衰弱,肌少症,营养不良,焦虑,失能;对于危重病人,还会出现谵妄。因此,除了重症医学,呼吸专科,感染专科外,老年医学的管理理念用到这些病人身上,对他们的快速康复,稳定病情,避免轻症向重症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

网上把我们华西团队说成是四大天团之一,是国家队。华西的水平就体现在我们每天对危重病人的早晚两次讨论上,体现在对常规病人嘘寒问暖的呵护上,也体现在我们对临床病案的总结分析、研究探索上。通过我们所有的华西同仁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把绝大多数重症病人救了过来,送到轻症病房。现在从结果来看,我们真的挺牛的,无愧于英雄集体这个称号。

任何困难都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

这次在武汉,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无比的近了。

首先,医患关系空前和谐,家属见不到医生,也不需要签字,只需要电话告知家属。我们会给家属说,请相信我们,我们医生一定会拼尽全力挽救危重病人,我们反复讨论作出每一个决策,对患者来讲都是最好的方案。那时,每一个患者和家属都会说,我相信你们,相信华西。病人没有胃口,我们会把自己物资例如小蛋糕小面包豆腐乳送给病人;查房时,病人会拉着医生的手痛哭,给医生述说这次疫情中自己家庭的不幸和辛酸;护士老师带着恢复期的病人跳舞,病人出院时候对我们依依不舍。

其次,我觉得同事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了。我们虽然都来自华西医院,但是以往因为在各自的科室忙碌,也不会有太多的交集,有好多还不认识;这次有幸一起战斗,我们就成一个大家庭;不管是谁有什么困难,其他人都会热心帮助;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在这场战役中,我们还互相监督、互相保护,因为我们有一个目标:一定要一个不少的胜利回家。

第三,我们和武汉人民、和其他支援武汉的同道,和全国人民之间,我感受到一种空前的团结,有如当年我们四川汶川地震时的那种的团结。这种团结,不仅能从大会战、大支援中可以看到,还能从关切的眼神和为他人做更多一点的细节中体会得到。

我想,团结才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因为任何困难都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

(华西医院党委统战部廖志林、刘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