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人物周刊 > 正文
宫冠英:让残疾人实现高端就业

在国务院残工委联合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在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民进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支部主委、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院长兼大学科技园主任宫冠英作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并在人民大会堂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和慰问并合影留念。

                    
    5月16日,在国务院残工委联合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在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民进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支部主委、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院长兼大学科技园主任宫冠英作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并在人民大会堂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和慰问并合影留念。
    宫冠英能够荣获这样崇高的荣誉,与他积极探索助残新模式,努力改善改变残疾人就业难、就业层次低的状况,推动残疾人实现集中就业和高端就业紧密相关。
关注弱势群体热心扶残助残
    宫冠英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热心于扶残助残。曾经多次捐款捐物,并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撰写提案,呼吁社会关注。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宫冠英以“成都民进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的身份,积极组织会内企业家多次对灾区进行扶残助残和各项公益活动: 2009年11月向都江堰市向峨乡残疾人捐赠价值55万元的2200多套的全新御寒服装和御寒鞋;2009年6月向大邑县花水湾学校、崇州怀远小学捐赠价值15万元的液晶电视、电脑及学习体育文化用品; 2010年10月,向蒲江县向大兴学校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教师办公桌椅……近年来捐赠钱物累计达200多万元。
    经过多次的捐赠,宫冠英开始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捐钱捐物,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真正地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为此,他经过深入调研,以四川省政协委员的名义,撰写助残扶残的提案,提出一些助残扶残的建设性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授人以渔建立实训基地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 以往传统的扶残助残方式,多是单纯的捐款和各种物质捐赠,这种“授人以鱼”的方式,只能解决残疾人的一时困难,而残疾人渴望的是能够像健全人一样具备自己谋生的手段,自强自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0年开始,不再满足于传统助残扶残活动的宫冠英,开始利用自己作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院长兼大学科技园主任,具有多年从事的服务外包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优势,针对以往残疾人就业难、就业层次低和就业规模不大的现状,探索创新助残扶残新模式。
    2011年底,宫冠英在四川省残联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几家电信和金融大型企业,由企业提供呼叫中心就业岗位,整合高校和企业的师资力量对残疾人开展岗前培训,建立起专门安置残疾人的就业实训基地——“四川省残疾人服务外包就业(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并担任基地主任。
上任初始,宫冠英就明确了基地的功能:一是为残疾人量身制定服务外包就业岗位,保证其就业安排;二是对残疾人进行专业的岗前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三是保证残疾人培训合格即可百分之百就业;四是保证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岗同酬。
    这一创新模式正好符合四川省残联正开始针对全省残疾人实施的“量体裁衣式服务”的扶助计划,于是,宫冠英的实施方案被纳入这项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2012年10月16日,基地正式挂牌。宫冠英在他的QQ空间里兴奋地写道:“残疾人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的授牌,标志着残疾人事业的开始,带领、引导广大残疾人兄妹就业,实现残疾人高端就业和大批量就业,这是值得我用毕生的精力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希望更多的朋友们跟我一起来……”
量身打造保障残疾人就业待遇
    新的就业基地坚持以“扶残助残,促进残疾人就业”为宗旨、“扶助残友,授之以渔”为理念,尤其重视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现残疾人集中就业和高端就业。
    以往传统的残疾人就业平台,存在一些缺陷。其一,给予残疾人的待遇都很低。此前多是残疾人三三两两的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就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为了免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要求残疾人的技能,甚至只需要残疾人的残疾证,不需要他们到岗上班。其二,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健全人,只有百分之二以内的残疾人,一方面残疾人会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就算没受到别人的歧视,残疾人自己也会有自卑感。其三,稍微重度一点的残疾人,到公司上班极不方便。因此,基地为残疾人量身打造了专门的教学与就业平台。
    宫冠英组织了一支既有高校教学经验,又具有企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和现代化管理团队,并利用自己主编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服务外包系列教材——《呼叫中心实训教程》作为残疾人就业基地的基本教材。残疾人培训合格后,成批量地有基地的人力资源公司派遣到基地内专业的服务外包公司,或者统一派遣到基地外具备残疾人工作条件的公司工作。在残疾人职业规划和培养方面,根据工作表现和能力、特长大胆使用和提拔残疾人,目前已经有很多残疾人学员从一线的基层员工逐步走上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
    截至目前,宫冠英带领整个团队,在全省范围内,共组织宣讲、面试选聘残疾人926人次,开办就业岗前培训班12期,组织培训学员305人,就业安置率达到82%,仅在基地内就成功安置残疾人200多人集中就业。
    不算购买社保等福利,在基地就业1年以上的残疾人员工最高月收入达到4200多元,平均月收入2800~3000元。200多个残疾人家庭因此走出了经济困境,这一举措开创了残疾人从事服务外包呼叫中心这一新兴产业,实现残疾人体面就业、高端就业和大规模就业的新局面。
     残疾人就业基地一期工程目前累计投资和吸引投资达500余万元,已建有现代化培训场地14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00人同时培训;新建就业职场4000余平方米,多功能工作台席600个,可以安置600~800名残疾人学员集中就业。基地在与四川省残联合作共建的基础上,成都市残联也参与共建,并授牌“成都市残疾人就业基地”。
展望未来 持续拓展新模式
    随着基地正式投入运行,残疾人集中线下培训的局限性展露出来。线下培训有地区限制,对盲人、离不开家的残疾人都无法亲临现场接受培训,更谈不上就业了。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宫冠英带领下,基地开始着手建立一套在线培训系统,实现互联网在线培训和线下实体培训的有机结合,把能来基地的集中在一起,进行线下培训;不能来基地的,通过互联网在线上接受培训,通过培训软件,基本达到就业要求。这样,更多的残疾人得到了培训和就业机会。
    除了劳动密集型的呼叫中心客服岗位之外,基地也开始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开辟新的岗位:一是依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优势,拓展软件外包、IT运维服务等残疾人大学生高端就业岗位;二是拓展针对聋哑人的保密印刷、数据录入等就业岗位;三是计划建立“呼叫中心互联网运营系统”,将呼叫中心坐席延伸到残疾人家中,建立针对盲人和重度残疾人的服务外包居家就业岗位,实现盲人和重度残疾人居家就业的梦想。
    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残疾人就业基地已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可以更多更好地帮助广大残疾人朋友找到工作,自强自立,可以惠及从中职到大学生各类层次、各种类型的更多、更广泛的残疾人朋友。
    宫冠英建立的基地及其扶残助残的创新模式得到了中残联王乃坤副主席和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副省长曲木史哈及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早报、四川电视台、成都广播电台和各网络媒体等多家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谈到未来,宫冠英仍然表示,助残扶残是他将用毕生的精力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在这条路上,希望能与更多的朋友共同前行。(舒锐 田镜)
                  
                          四川省参加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的代表合影(后排右2为宫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