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人物周刊 > 正文

“你问我援藏工作苦不苦,累不累?我只能告诉你一句话,心里有梦想和使命,再苦再累都不苦都不累!这是我援藏两年多来最大的心得体会!”

10月23日,在凉山州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乡卡瓦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32岁的共产党员罗昌盛这样深有感触地说。2018年6月,他向组织主动请缨到木里县援藏。

援藏是一次充实自己的难得机会

对于吃苦受累,有的人回避,有的人却主动接受磨炼。罗昌盛就是一个主动接受磨炼的人。

“睡了近两年的由4块木板拼起来的木板床,我不觉得有多苦!援藏,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磨练自己,让我们村的脱贫攻坚取得成绩的!”罗昌盛看着图片上的那张“床”,这样说自己的内心话。

2018年6月下旬的一天,罗昌盛刚得知组织上将选派人员到凉山州木里县贫困村参加脱贫攻坚工作的消息时,心里感到一阵澎湃,由于报名时间紧,他没顾得上和家人商量,就及时填好了报名表向组织主动请战。

“我们都劝他说你是不是再考虑考虑,毕竟孩子刚刚出生,你却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但是他当时毅然决然地报了名,我们都很佩服他的勇气和选择!”在采访时,罗昌盛的同事在电话里这样说。

罗昌盛的选择,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出发前的前一天晚上,他看着爱人和孩子熟睡的样子,再想想将要去脱贫攻坚一线甩干膀子大干一场的场景时,彻夜未眠。第二天,背上行囊的他,从攀枝花乘车6小时到达木里县城,已是傍晚。第二天,他被分配到俄亚纳西族乡卡瓦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乘车8小时到达乡政府后,第三天又转乘2小时的车到达了陌生的卡瓦村。

两年多来,罗昌盛由于选择了援藏,对家人的愧疚很多。他的奶奶从生病到去世,父亲两次做眼睛手术,他都没能陪护照顾。妻子上班早出晚归,还经常加班到深夜,而他患有高血压和轻度抑郁症的岳母,一个人给他们带孩子也很辛苦。

“人们都说三十而立。家人的支持是我援藏最大的后盾力量!学会取舍,很难。但是援藏以来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这是一次充实自己的难得机会,我也在不断地收获着人生有价值的、难得的经历!当然,援藏是我心中的一项使命,也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应当承担的使命!”

甩开膀子努力干一场

脱贫攻坚,必须要吃得苦,还要有创新创造的精神把工作踏踏实实地刚好才行。罗昌盛作为卡瓦村的五名帮扶队员之一,主动带头“甩开膀子努力干一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卡瓦村位于木里县西南角,距县城298公里,最高海拔4000米,相对高差2500米,以藏族和纳西族为主,老百姓主要以传统农业为生,共有居民152户9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451人,属于深度贫困村。

队员李唐军说:“刚来的时候村里缺水,我们就自己想办法到山上担水喝。没床,就用木板来拼凑。不给组织和群众增添麻烦,罗昌盛带头迅速投入工作,带头甩开膀子努力干一场!”

驻村第一书记尹乐说,罗昌盛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作上的“分片包干”办法,让大家的责任心、积极性明显提升。“经过调研,他提出每人包一个小组的所有脱贫攻坚工作,大家定期交流,互通有无,有效地避免了出工不出力和吃大锅饭现象。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好,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两年多来,罗昌盛究竟干了些啥呢?

一是主动当工作队的“炊事员”。

二是边干边学,白天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晚上学习党的政策及脱贫攻坚相关知识,两年多来入户1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成为了工作上的行家里手。

三是先后动员了三批30余人的富余劳动力,到成都、昆明、佛山和本地及周边县市打工,基本实现了有富余劳动力家庭至少一人在外务工。

四是在发展特色农业上,想方设法紧紧依托科技和市场,提升牦牛、山羊、藏香猪和柑子、羊肚菌、核桃、花椒的品质,扩大销路,让村民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号召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是带头凑钱,主动从援藏津贴中无偿拿出1万元发展集体经济,种植大棚蔬菜,盘活了闲置的集体资源,树立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榜样,赢得了更多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六是在住房安全、教育及医疗上,想办法出主意,改变了旧模样,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实惠程度,先后有26户群众新建了住房,66户群众完成住房改造,适龄入学率大大提升。

如今的卡瓦村可谓旧貌变新颜!卡瓦村有了通村公路,水泥路通到了每户群众的家门口;老百姓住上了焕然一新的房子,干完活回来能洗上热水澡,还能看看电视;生病医治观念大大改变,病有所医成为了“神话”;村里有的贫困户买了货车做起小买卖,村里的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逐渐多了起来......

2019年底卡瓦村顺利完成了脱贫验收工作,成功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两不愁三保障”的好政策等到了具体的落实。

卡瓦村的变化让我有一种独特的成就感

干事创业艰辛!这是干事创业者的一种共识。

援藏两年多来的成绩,让罗昌盛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在采访时,他说:“卡瓦村的变化让我有一种独特的成就感!”

这主要源于一条“特殊的短信”。

2019年7月的一天,驻村第一书记转给了罗昌盛一条短信。短信是一名叫次尔杜基的村民发的。他的左腿患有股骨头坏死,想放弃医治,只等落下残疾。得到消息后的罗昌盛大力引导和劝解,并带他到攀枝花做手术,最后痊愈,如今又和以前一样做起了贩卖牛马的小生意,家里的顶梁柱最终没有塌下来。

罗昌盛带头和他的队友们,靠什么取得这些援藏工作的变化?

村书记朗江多吉说,如果总结起来的话,那就是有四个重点。一是帮扶队员们特别能吃苦,特别务实不走过场。二是方法好,比如召开“火塘会”、“坝坝会”,将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得好,比如医疗、教育、住房等等方面的政策。三是舍得付出,不论是发展集体经济,还是对生病和辍学的人的特殊的关心关爱,他们出钱出力想尽千方百计解决好问题。四是罗昌盛带头,把援藏工作当成了一份事业在踏实地做。“群众感激罗昌盛,感激帮扶队员,感谢党!我内心也是一样的,脱贫攻坚,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现在我这个村书记看到了希望,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今年18岁的拉初刚考上西昌学院,她说:“我很感谢罗叔叔,他让我知道了读书好处,不仅是学知识,以后还要实现自己的更多梦想!”如今的卡瓦村,所有适龄儿童和学生无一辍学,在攀枝花经贸、建工学校都有卡瓦村的学生。

由于生病,得到过罗昌盛的真心帮助的33岁的村民木年初说:“我家有三个小孩,去年我得了红斑狼疮,我都不想医了。我和老公到了攀枝花,小罗兄弟帮忙挂号,找医生、吃饭、住宿,样样都操心。如今,我们一家很幸福,我真心感谢这个好兄弟!”

卡瓦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在党的好政策的引领下,在罗昌盛等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攀枝花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