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人物周刊 > 正文

“陆妈妈您辛苦了!您的精神值得我们各民族学习!”11月26日,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段怀云一行来到西区路南社区抱榴苑,激动地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证书与奖章交到了一位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妇女手中。这名地地道道的彝族妇女叫陆学英,此刻攀枝花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她朴实的脸庞,熠熠生辉。

段怀云交给陆学英的两枚奖章与一份证书,分别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奖章与证书,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沉甸甸的奖章与证书背后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谱写出一首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赞歌。

善良勤劳的矿山母亲

1985年,陆学英带着亲生的两女一子随丈夫保格长所,从云南永胜迁家来到丈夫工作的攀枝花矿务局花山矿。1990年,陆学英在捡废品时将一个身体瘦弱的小男孩从一群小青年的拳打脚踢中解救出来,她在了解到男孩的身世(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后,义无反顾地将这名已流浪10多天的小男孩收养。1998年,陆学英再次收养两名“孤儿”(父亲患病自杀,母亲无期徒刑),姐姐迫不得已辍学回家,弟弟从小就患上“大脖子病”,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陆学英还是向他们张开了怀抱,成为了他们的“母亲”,并四处为弟弟治病,在她悉心地照料下,弟弟的病奇迹般地好了。2003年,另一名一岁多的男孩被离异父母丢弃变成孤儿,“一个孩子是养,多个孩子一样养!”,她的慈母情怀从未改变,就这样小松成为了9口之家的一员。

陆学英丈夫的微薄工资无法维持一家9口人的生活。没有工作、识字不多的陆学英通过帮当地人种地、打小工、采煤、捡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换取微薄的粮食和生活用品。生病了不舍得去诊所,吃的大多是剩菜剩饭,无奈下只得给孩子穿着旧衣服……她的7个孩子中,有4个都是领养的,其中2个是彝族,1个是傈僳族,1个是汉族。亲生的孩子时常抱怨妈妈偏心,对待领养的孩子比自己亲生的还好,陆学英听到儿女的埋怨,总是一笑了之。这些年来,她善良、勤劳、质朴的身影流传为了坊间佳话,人们都说她是“矿山最美母亲”,也是一朵闪闪发光的“索玛花”,美丽而又高尚。

“十个手指不是一样齐,不管少数民族、汉族都不嫌贫爱富,穷也要穷得有志气,靠勤劳的双手去劳动才会收获幸福”,陆学英说道。

和谐共济的赤子之心

如今,数十年的超负劳作和营养不良使她体弱多病,但可喜的是,孩子们都长大成人,陆续地走上了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他们有的是消防员,有的是民警……孩子们的勤劳淳朴离不开陆学英的谆谆教诲,她时常把党的关怀挂在嘴边,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彝族妇女,她也始终谨记着习总书记的箴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矿务局时,陆学英一家与其他民族群众不分你我,是手足相亲的好姐妹、好兄弟。搬到清香坪街道后,她主动融入社区环境,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虽然识字不多,对普通话也不够熟练,但她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愿以自己的赤子之心温热周边的世界。邻居发生矛盾,她热心前往调解;遇到比自己困难的人,她都要力所能及地捐钱捐物;看见社区社工在打扫卫生,她总是第一冲上去一起打扫……

“不管是汉族、还是彝族,都需要我们去尊重、去帮助”。在陆学英的心里,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只要别人有需求,她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陆学英的隔壁邻居是一位企业退休孤寡老人,在老人躺在床上不能自理时,她就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照料这位非亲非故的邻居。

2020年6月,陆学英所居住的路南社区成立了“我是一颗榴小籽”志愿服务队,在陆学英的带动下600余名各族居民积极加入。“抱榴苑”少数民族活动阵地中专门开设了一间“陆学英工作室”,充分发挥陆学英“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的作用。

“每个人对我很好,我只是用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平凡的事,而且我很快乐,帮助别人真的是很快乐。”这是陆学英从心里发出的一种感情,这也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陆学英的事迹会感动更多人、带动更多人,一起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攀枝花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