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同心人物 > 正文

“真正的价值不一定在人生的舞台上,但一定在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中。”这是马平格外喜爱的席勒语录。

建筑业是关乎城乡建设和民生福祉的基础性行业,也是一个“男人味”颇重的行业。80后女盟员马平,却已担任成都市建筑业协会秘书长数年。从机械轰鸣的建筑工地,到传道授业的课堂,从雄关重重的抗疫一线,到山路崎岖的扶贫前线,马平略显瘦弱的身影,一直在各个现场穿梭奔忙。这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建筑专家,其“人生舞台”远离多数人习以为常的舒适;而她乐于其中的“角色”,就是“专业与事务两手抓的花木兰”。

花木兰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当“双碳”国家战略对建筑业提出历史性命题,当社会发展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出更高要求,这个时代便需要越来越多的“马平”深耕专业领域,担当社会责任,为国计民生奉献出更澎湃的推力。

越是深入一线,安全生产才越靠谱

“千万不要被马秘书长的高颜值给‘骗’咯!”在成都建筑业圈子里,不时会有企业老总开玩笑说,马平看似柔美的身体里,一定住着个铁血战士。

乍一看,她是一位典型的都市白领丽人,个子不算高,知性且亲和。可仔细一看,全身上下的英气干练,还有眼里那隐隐发光的星辰,到底露出了她“业界花木兰”的底牌——骄阳和沙砾与马平相伴多年,赋予了她别样的坚韧和果毅。

 

自2004年正式迈入建筑业以来,“我在工地现场”就成了马平接电话时的口头禅。近20年光阴白驹过隙,马平的足迹早已遍布大成都范围的各处工地。硕大的安全帽戴在她头上,免不了大上一两号,然而在熟悉她的圈内人看来,这不单早就没有了违和感,而且还有一种另类的美感,“远远看去,像是一枚移动的勋章。”

马平从不操心安全帽是否“合头”,或者,淋漓的汗水是否打花了妆容。

“跟项目经理谈安全生产,跟施工人员一起吃盒饭,我心里才会更踏实。”马平说,安全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协会人员深入现场,除了在专业上作一定指导,更重要的是把“安全大于一切”的理念真正植根于每个建筑人心中。“我们的脚步走得越远,安全生产的篱笆就扎得越紧。这看起来是‘笨功夫’,不过,守住安全红线没有捷径可走,我们会一直‘笨’下去。”

为了让施工单位把“笨功夫”做得更扎实,马平还亲手策划、组织了“成都市建筑业安全讲师大赛”。讲台上,讲师们口若悬河的风采,一再激起业界对“安全生产”的关注;讲台下,常态化的安全生产培训,不断增加了施工现场“零事故”的可能性。

这与马平策划的另一项比赛——“成都市建筑业技能大赛”一样,只是她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一部分,却也令成都建筑人对安全多了几分执念,对工匠精神多了几分敬畏。

管理者与工程师的20年进化

聪明人下笨功夫,这是曾国藩所言的人间正道。实际上,马平的建筑业生涯,也正是一部藏巧于拙、步步为营的精进史。

马平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先后在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建筑工程公司、成都市双流区建设局任职。2015年加入成都市建筑业协会,先后成为部门负责人和协会秘书长。从建筑企业到业务行政部门,再到行业协会,不同阶段不同身份,令马平对宏观经济大势、行业发展概况、企业实际诉求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深度认知和个人洞见。在为建筑企业服务时,自然而然“站得更高,想得更多,做得更细”。企业管理者们提起这位年轻女干部,除了“专业过硬”“勤勉务实”“敢于担当”之类的评价,还一再强调说,“她兼具细腻心思与理性思维,是一位给力的‘问题终结者’。”

2015年,马平被成都市建筑业协会评为先进个人;2020年,被聘为四川省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19-2021年,马平连续三年被四川省建筑业协会评为优秀协会工作者;2021年,被聘为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智库”成员。

一手抓牢协会工作,一手握紧理论学习。2017年,马平就读清华大学EMBA总裁班;同年,马平拿下“市政高级工程师”职称;2022年,又取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职称。

身为管理者和工程师,如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高效发挥协会职能,搭好政企间的沟通桥梁,让建筑企业得到更好的服务?马平一直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从困顿中抬头拥抱“双碳”那片海

近一两年来,建筑业的上游产业房地产行情动荡,加之新冠疫情带来利空,曾经“日子过得红火”的诸多建筑企业,一时陷入了流动性危机。

成都市建筑业协会应时启动了“春风行动”。马平多次拜访成都市住建部门,汇报企业情况,吁请优惠政策;走访建筑企业的频次也越来越高,力求让各类建筑企业吃下定心丸:但凡企业有纾困解难的诉求,行业协会都将及时向住建部门反馈;而围绕住建部门的指导意见和帮扶措施,行业协会也将协助企业“吃透政策,用够政策”。不管是央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无一不感受到“你永远不会独行”的温暖。

纾一时之困,尚不足以令企业行稳致远。为建筑企业寻求一片足够广袤的市场蓝海,是马平这些年潜心研究的一大核心课题。

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马平看来,这样的顶层设计,既是国家对建筑业提出的“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又是建筑业进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

“双碳目标 ,必然会激发建筑业的巨大需求。只要利用好‘科技’这一大利器,进入节能建筑的市场蓝海,建筑企业就能找到足够广阔的生存空间,甚至迈上一个能级的新台阶。”马平表示。

在《建筑时报》2022年6月16日刊出的《以“绿色建造”践行“双碳”理念》一文中,马平就指出,“绿色建造是面向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对环境、社会与经济采取平衡的技术方式,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努力的一种思考方式,推动绿色建造是推动建筑行业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的一种战略发展方式,对‘双碳’目标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协助建筑企业打好“科技赋能”这张牌,由此踏上“节能减排”的新征程,自然成为了马平新的工作内容。如果说,为政企间搭建桥梁是行业协会秘书长的“本分”,那么深研行业资讯和专业技术,便是马平主动打破边界的积极探索。毕竟,面对“双碳”国家战略的星辰大海,站在企业身边的马平,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见证者、亲历者,还搏动着一颗参与者的赤子心。

民盟人在乡村种下个“彩虹梦”

永远不要低估民盟人的家国情怀和热血担当。

擅长“搭桥”的马平,也在乡村振兴领域搭建了一座座“彩虹桥”。

自2019年以来,马平多次带领建筑企业前往米易县、金阳县、雷波县等川西县,为基础设施落后的部分乡镇,义务修建了不少优质建筑,明显改善了当地的基建面貌。一些建筑企业在当地建设施工,为当地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而在马平拉来赞助资金后,数百位成绩优良的贫困学子走出大山,实现了之前不敢想的大学梦。

这是一位“总是在路上”的民盟人。去往金阳县的乡村,平常就需要8小时左右车程,大半时间更是在山路上颠簸。有一次,马平一行在去程遭遇了泥石流,堵车堵了好几个钟头,还不得不步行半个多小时才抵达目的地。不过,随后的帮扶行动进展得相当顺利,马平回忆起这段差点磨破鞋底的经历,只有三个字:太值得!

“在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之后,乡村振兴就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作为民盟人,我会竭尽全力,为对口的乡村搭建‘彩虹桥’”,马平的笑容温婉,语气却铿锵十足,“彩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希望,意味着信心。希望和信心,比黄金还要更宝贵!”

双重搭桥人,在协会工作中有多么实干,在社会事务中就得有多大担当。这早已成为马平时刻提醒自己的“角色使命”。在她一本本泛黄的日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工作要点、技术参数、建筑人或乡亲的心声,永不磨灭的笔迹背后,是一名80后杰出管理者、工程师的青春芳华。

这位不吝在建筑工地里、崎岖山路上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建筑业花木兰”,正团结着身边的建筑人和民盟人,终将把一腔爱国的热血,化作“我为大国崛起添砖瓦”的凌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