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同心人物 > 正文

今年五月,农忙正当时,大山深处雨过天晴,阳光明媚,漫山遍野一派葱绿。好医生集团为乡村振兴加劲助力的捐赠肥料仪式,在山清水秀的布拖县乐安镇火灯村隆重举行。当天,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从西昌出发踏上初夏的进山之路,带着对山区父老乡亲的亲切关怀和深厚感情亲赴火灯村看望村民、了解民情、慰问脱贫户。

现场,耿福能将价值3万多元的磷肥亲手捐赠到火灯村村彝族同胞手中,为他们解决农资需求问题,支持他们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附子增加收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耿福能的爱心善举,受到了广大村民的衷心拥戴和热烈欢迎。

这样的暖心场景,每年都会出现。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许多彝族同胞都知道这么一位扎根家乡数十年,始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默默付出、为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康尽心竭力,全心全意努力践行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的企业家——耿福能。作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以“做好人、制好药”为企业理念,始终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政治理念,对生养自己的大凉山充满感情,长期致力于家乡的脱贫攻坚,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初心。他通过建立中药材种养殖、加工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累计投入5亿多元带领企业通过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了凉山州民族地区的移风易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初心不改谱写富裕新篇

脱贫攻坚,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程。作为曾经脱贫任务最重的“三区三州”之一,四川省凉山州的脱贫攻坚事关全国脱贫攻坚的大局。凉山州布拖县就是其中这样一个彝族聚居的高海拔山区,平均海拔2400米,老百姓以种植土豆、荞子为主,经济价值很低,但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是标准的“绿水青山”。从小在凉山长大的耿福能对贫困有更直观的感受,也让他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布拖县当地的土壤及自然环境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耿福能说,要想助力群众长期增收,可持续的帮扶模式才是最优秀的“土壤环境”。经过前期的科研试种、检测结果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一条把企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结合的道路在摸索中清晰实现。1995年,在布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耿福能带领好医生集团开始在布拖县研究试种附子,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按照“提供良种、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创新方式推广种植,最大限度降低种植户风险。

一提起耿福能,凉山州布拖县火灯村彝族村民马查尼尔就会竖起大拇指,连说“属则(好人)”。马查力尔以前没有走出过大凉山,小时候经常挨饿,兄弟姐妹四人,衣服从来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直到穿烂为止。2011年以前马查尼尔全家以种植洋芋、荞子、燕麦等农作物维持生活,每亩产值只有400-500元,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一家人住在陈旧的土坯房内,一年四季都穿着单衣薄裤,吃着粗食杂粮,是一家典型的贫困农户。马查尼尔没钱买种子,耿福能免费提供;不懂种植技术,他又派技术人员到地里手把手培训。在附子的“帮助”下,马查尼尔家每年的收入不断提升,2017年光附子收入就超过了3万元。有了可靠的经济来源,马查尼尔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政府帮助下,修建了宽敞漂亮的独楼小院,养殖了2头牛、1匹马、3头猪、50多只羊和30多只鸡,过上了人畜分居、粪堆远离、家有电视、人有手机、衣柜床铺配备齐全的新生活。家庭环境干净卫生,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已顺利脱贫。

谈到未来,马查尼尔感概道,种植附子改变了他家贫穷落后的面貌,更是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他要更加积极努力发展附子,力争每年种植附子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尽快奔向小康。面对新生活,他憧憬着买辆摩托车,将来再买面包车,把3个子女送到县城读书,把他们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大学生,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2020年11月,凉山州布拖县等7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彝族同胞马查尼尔的愿望也都逐步实现。

“我生长在大凉山,我亲历了这里的贫穷,也感受了脱贫攻坚以来的深刻变化。为我们国家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谈及这些改变,耿福能的语气十分激动。

2021年9月,金秋花开,耿福能前往火灯村调研,再一次看到了村民喜获丰收的笑脸。村支书马查阿俄种植的4亩附子长势良好,交到好医生附子收购点,当天就领到收购款28784元。谈及生活近况,马查阿俄说:“种植附子是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现在大米、肉,想吃啥就吃啥,可以负担得起了。孩子也走出凉山,考上了四川文理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现在每月给他1000元生活费。”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耿福能以实际行动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布拖县作为核心区域,把产业振兴作为突破口,带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担当持续支持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同胞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2021年,布拖县乐安镇、特木里镇、木耳乡3个乡镇的13个村种植中药材附子、川续断、大黄等品种已达到8400亩,采挖的中药材均已按超过保底价的市场价全部收购,带动了3000余户少数民族农户稳定增收致富。“脱贫摘帽是新奋斗的起点。我是凉山人,为家乡发展而努力奋斗,是我的责任和使命。”耿福能坚定地说。

扶贫扶智旧貌换新颜,民族团结“石榴”一家亲

扶贫还要扶智,帮人还要帮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期间,如何在带动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各民族同胞文化水平、解放思想,成为了一个摆在耿福能面前的问题。

通过不断的调研和实践,构建完善中药材产业链的想法逐渐在耿福能脑海里面浮现。他带领好医生集团从布拖县起步,从最初的初加工车间,到投资兴建国内最大的附子GMP饮片生产厂,在凉山州境内建立了9家企业,为凉山地区提供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布拖附子饮片厂和西昌生产基地的彝族、藏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员工分别占员工总数的90%和30%。最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许多农村青年掌握了发家致富的一技之长,成为了致富带头人;少数民族员工进入了现代化企业,接受了职业教育、积累了技术经验、创造了劳动成果,思想解放了,生活习惯改变了,文明素质提升了,既扶了“贫”,又扶了“智”,让少数民族同胞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生活富足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对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汇报的凉山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勉励他“中医药大有可为,好好干!”总书记的鼓励和叮嘱,更加坚定了企业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作为连续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上,耿福能格外关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他的带领下,好医生牢固树立匠心精神,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研发创新,取得了突出成绩,不断引领和推动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发展。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个研究平台的获批建立,是他执着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一次次最好的证明。从附子的国家GAP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到附片的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地方名优产品,再到附子研究成果的四川省科技奖一等奖、华夏科技进步奖,都是耿福能在慢慢中医药产业求索创新之路上,留下过的深深印记。

“通过对附子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在其中找到了单体——GD-N1702,可用于治疗慢性心衰,获国家药审中心准许,已经可以进行临床试验。”耿福能说道,这是源于对中医药的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追求,以科技创新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完善的好医生帮扶模式中重要的一环,“要让科技创新为中医药‘走出去’打头阵。用现代科技的工具、思维逻辑,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对传统中医药进行解读、创新,才能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疗效,在全世界擦亮中医药的金字招牌。”中医药产业走出国门,中医药产业的附加值就可以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这样,产业得以长久持续,企业得以发展壮大,产业链上游的各民族农户便可以实现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耿福能表示,在全面进入乡村振兴阶段,更需要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产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扎根发芽、离不开科学教育的开枝散叶。于是,他带领企业再次踏上新的征程。2022年,在布拖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帮助下,好医生布拖县中药材良种繁育及科技推广示范园拔地而起。以帮助少数民族农户树立科技兴农思想、掌握科学种田技能、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为核心,不断深入开展宣传培训、科学技术推广,持续助推县域内少数民族农户思想转变、移风易俗。与此同时,园区吸纳依撒社区和县域内少数民族农户务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不断践行着耿福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始终奉行的“授人以渔”的理念。

“你看,他们的眼里有光了。”耿福能拿着一叠照片说。照片是凉山群众脱贫前后的变化,照片中,村民的家从土房子变成了小楼房,脸上的表情从两眼无神变成了满面笑容,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果。少数民族同胞脱了贫,致了富,物质文明实现了,而耿福能想的还要更多,还要更远,还要让凉山的各族同胞实现精神文明,要移风易俗,要传承创新,要能打破这千年的思想壁垒!

作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民族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耿福能有着浓厚教育情节,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笃定而坚持。他在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11所高校,累计投入上千万元设立“好医生奖学金”,支持推动中医药、彝族等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奖励科研创新成绩优异的学生;他积极牵线搭桥,组织志同道合的爱心单位与布拖县教体科局签订了捐资助学协议,连续5年对乐安乡中心校和补莫小学进行教育支持,每年投入9.6万元奖学金对品学兼优学生和优秀教师给予奖励……

昔日偏远山乡,而今紫花遍地。每年附子收获之时,耿福能都会亲自带队下乡收购附子,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各族同胞聊上几句,为来年产业落地布局。耿福能用初心和矢志不渝的坚持,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而奋斗、为各族同胞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而默默耕耘,用汗水和心血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布拖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