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同心人物 > 正文

策划 采访 编审|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

执笔人|罗鸿

近日,九三学社成都市委社员程伟教授荣获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喜报传来,社员们都异常激动,纷纷点赞并发送祝福。即使隔着手机屏幕,大家也都感受到这喜讯带来的巨大欢乐,并为之深受鼓舞。

科研工作者们都知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有非常严格的评审制度,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普遍认为“杰青”的含金量仅次于院士,都称“杰青”为“院士摇篮”。

面对各种鲜花和点赞,程伟教授异常谦逊,连续说了很多“感谢”,却丝毫没提及自己的努力。一番话说完,社友们的鲜花和点赞再次刷屏。大家不禁要问:这位阳光帅气的年轻科学家,来自何方?为什么能获得这样高的成就?他的研究方向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联?

“一路上都有很多人帮我”

程伟教授1978年冬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安徽阜阳,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历代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和文化名人。当地人也因此很重视教育,常常把曾国藩的一句名言挂在嘴上:“三代不读书,胜似一窝猪”。人们很敬重老师,很希望自家孩子成绩优秀。程伟家更是如此,祖上曾是当地的望族,祖父那一代人都念过私塾。由于历史原因,程伟的父亲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先到新疆支援边区建设,后来回家乡协助兴办小学,并亲自任教,他把“大学梦”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程伟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年冬闲时,村里人都聚在家里,围着火盆,听父亲给大家讲故事,《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薛家将》《杨家将》……程伟和大家一样听得津津有味;每到春种季节邻人也来到家里询问麦田化肥怎样用、春棉如何播种等事宜;父亲在家里养长毛兔,还给程伟讲科学养殖的知识。当很多同龄孩子还在学拼音认汉字的时候,科学的种子已经在程伟的心中萌芽了。

大家庭的学习氛围也好,程伟的舅舅毕业于扬州大学,表哥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哥表姐们都努力拼搏,唯恐落后。每当春节团聚,程伟听他们谈论大学生活,总是很向往。虽然年纪尚小,但对知识的渴求却越来越强。良好的环境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

程伟说:“从小学至今,一路上都有很多人帮我,每个求学阶段都有老师对我厚爱有加。”

小学三年级时,新来的李付海校长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程伟家。李校长很喜欢聪明伶俐的小程伟,每天一早骑着自行车经过时就把他带上,一路上还要给他讲一些求学上进的故事。一次,李校长看到程伟淘气,就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把他叫到办公室讲了很多道理,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将来你们家就靠你光宗耀祖,你可要好好念书啊。”那一刻,小小年纪的程伟忽然被“光宗耀祖”一词深深触动,想起父母期望的眼神,想起自己那么羡慕大学生,忽然对自己虚度光阴感到后悔莫及。

那以后,他开始认真学习,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优异。然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程伟喜欢打篮球,高二时的一次篮球比赛中,腰摔伤了,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但程伟咬牙扛着没有请假休息,至今腰伤还一直困扰着他。教体育的胡恩海老师很疼惜这个坚强的孩子,为了让他尽快康复,每天坚持给他按摩。程伟十分感动。

大学校园离中学不远,程伟周末还常去胡老师家玩。有一段时间,他一想起父母的辛劳,总是感到不安,就想辍学去挣钱养家。胡老师及时开导他,要他树立宏远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师母也很疼爱程伟,一到周末就换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程伟在他们的关爱下,终于走出心灵的困惑,眼界也变得更开阔了。

时光飞驰,二十年、三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而程伟早已成为母校莘莘学子们的榜样,老师们提起他总是赞不绝口。每逢回到家乡,他总会去看望老师们。他风华正茂,而老师们已年过古稀。他深深地铭记着他们的恩情,从小就盼着像他们那样传道受业解惑。如今,他实现了梦想,成为科学家,成为大学教授,他把功劳归于厚爱他的老师们。未来,他也要像老师们那样诲人不倦,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一生。

程伟(左四)和他的学生合影

“国家培养你二十多年了,出去了一定要回来”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程伟,记事起就看到过亲人、邻居、朋友因负担不起医药费或者根本就是无药可医而离开人世,他常为此感到无力和悲伤。尤其是听妈妈说外公因结核病36岁就去世,又眼睁睁地看着年仅55岁的伯父因败血症去世,程伟陷入长久的悲痛里。那时候,很多药品是从国外进口的,很贵,而且最终也没能挽救亲人们的生命。程伟想:我国能不能研发出比进口药更好的药品呢,而且要普通老百姓也用得起?

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继续深造。2002年,学师范教育专业的他考上了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病毒学泰斗裘维蕃先生的弟子刘志昕教授,研究对虾白斑病毒。刘教授认为当时实验条件差,鼓励、推荐程伟到更好的平台学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天地”这句话改变了程伟的生命轨迹!几年后程伟又凭着努力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生命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博士,师从国际植物抗病领域著名科学家柴继杰教授。刘教授、柴教授宽广的胸怀,淡泊的品质、纯粹的科学家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程伟。

程伟与博士生导师柴继杰合影

2011年初,他来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前一年,程伟已经收到该校合作导师抛来橄榄枝,邀请尽快到美国工作。当时,程伟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父亲很严肃地说:“你去深造、学习一段时间可以,但是不要留在那边。”此后,父亲依然不放心,又给他打电话,语重心长地说:“国家培养你二十多年了,出去了一定要回来。”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一直鼓舞着程伟。

程伟在美国校园

程伟的爱人原本也可在美国继续深造,但为了照顾家庭,毅然选择了照顾孩子和家庭生活,并且岳母也飘洋过海在美待了两年半,照顾他们一家,这些都促使程伟更加心无旁骛地埋头做研究。在不到四年的博士后阶段,程伟在国际期刊Science(《科学》)和Nat Commun(《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高质量论文,首次报道了微生物代谢分子泛醌的关键生物合成机制和维生素K代谢调控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在本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程伟的愿望是:一是让自己的科研理论突破能被历史记录:上书架;一是让应用研究成果惠及普罗大众:上药架。他每每想起父亲的告诫,胸中便涌起无限的牵挂。异国他乡的一切和他有什么关系?他的家不在这里,他的根不在这里。

程伟(二排左四)和科研团队合影

2014年9月,满怀赤子之心的他,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程伟提供了科研条件,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对于海外归国科研人员的优待政策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他继续安心从事科研工作。自2015年独立建立课题组以来,他围绕病原菌致病与耐药机理和干预策略研究,揭示了微生物代谢及生理调控机制,发现新型抗耐药菌多肽及其合成、修饰机制、阐释了噬菌体多肽调控细菌溶原-裂解的动态机制,并筛选了抗临床多重耐药菌的候选多肽药物。标志性成果以通讯作者在《自然微生物》、《细胞研究》、《细胞报道》、《自然通讯》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尤其是2018年在《自然微生物》的成果发表后,收到华西医院病人家属来函来电,请求提供临床抗多重耐药菌的新治疗策略;2022年,在《细胞研究》的成果发表后,也收到一些药企的关注,并邀请合作开发潜在抗耐药菌多肽药物。这些沟通进一步增强了程伟对科学研究的信心,相信基础研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仅是几张纸,而是人类生命健康的保障。

程伟渴望这些基础研究能够尽快帮助到被疾病折磨的患者。他说,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他的工作,就是针对微生物致病机制和耐药原因展开研究,从源头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程伟就向四川省政府建议尽快建立P3/4实验室,并结合中医药对新冠病毒进行防治。同时,他积极响应国家、当地政府和单位号召,参与新冠疫情防疫。作为省突发应急防控科研项目指南专家组成员,为省立项应急公关项目写指南、推荐领域优秀专家。同时自己进行新冠病毒致病机制和药物筛选基础研究工作,并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至今,这个项目仍在进行中,针对新冠等系列呼吸道病毒,程伟和他的团队正在建立抗病毒药物筛选体系平台,为正在发生和未来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做准备。

程伟凭着满腔赤子情怀,回到祖国的怀抱;又凭着坚韧的毅力和突出的成绩,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但他从未满足过自己的成就,对未来的科研也早有计划:希望能建起全省的临床耐药菌库,和相应的耐药菌噬菌体库,以应对现在和未来微生物耐药的问题;还将继续从应用基础研究着手,揭示感染、耐药新分子机制,发现新靶点和新型抗耐药菌药物。“生物医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一代人坚持不懈地研究,最终一定会造福全社会。大家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终将成事!”程伟说。

“向程开甲、邓稼先等九三学社先贤学习”

程伟上中学时,就非常仰慕九三学社的科学家。那时候,他看到电视上播放程开甲、邓稼先等九三先贤的纪录片,心中总是涌起无限的敬意。

尤其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程伟先后聆听过韩启德院士、武维华院士的讲课,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他十分敬佩他们,一直把两位院士当做自己人生的楷模。程伟说:“我深深知道,不一定能达到他们的高度,就如《诗经》所言: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九三学社前辈的言行风度让程伟的人生目标越发明确。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宗旨也一直深深地影响和指引着他。他的成就越高,内心就更谦逊。他总说,自己就像一粒尘土,时时在仰望宛如一座座高山的前辈先贤。他甚至从不认为自己是“科学家”,而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professional(专业的)科研工作者。

来到九三学社的大家庭后,他看到九三学社为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做出的贡献,感到无限自豪。他总是鼓励自己:要像程开甲、邓稼先等老一辈九三先贤学习,多做实事,少空谈。

程伟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就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先考虑可能会得到什么回报。尤其是作为某个研究领域的带头人时,更要给年轻人做好表率。要练好“内功”,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内功”练到足够好的时候,可以去练习“外功”,“外功”即某些演讲、展示等,但“外功”不能大于“内功”,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程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位坚定回归祖国的青年才俊,一心只为国家和人民解忧除困;但他又那么朴实,那么虚怀若谷,宛如古代的谦谦君子,有仁者的风范。

《孟子》有言:“赤子之心,至诚之道,知行合一,彼岸之桥。”大意是:只有具备一颗赤诚之心、言行一致,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这大概说的就是像程伟教授一样的人吧。

参加中组部组织的国家优秀青年到延安学习(程伟:一排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