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时讯 > 正文
全省统一战线广泛凝聚智慧力量 助力开局“十四五”献计开启新征程
http://www.sctyzx.gov.cn/  (2021-02-26 15:49:54)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到: 更多

2021年1月31日晚,参加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接受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付真卿 摄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统一战线的责任担当。每年两会,都是我省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发挥优势、建言献策的舞台。一份份围绕中心工作、经过深入调研、聚焦重点难点的提案、议案建议,都凝聚着统一战线的智慧力量。

进入2021年,一个令四川全省上下都翘首期盼、热议不断的关键词,无疑就是“十四五”。“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将组织引导全省统一战线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建言资政,努力躬身实践,广泛汇集智慧力量,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十四五”开局,我省统一战线如何发挥特色优势?又有哪些发展良策?在不久前胜利闭幕的省两会上,可见端倪。

聚焦双城经济圈建设

1月31日晚,参加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接受了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这是每年省两会上的一个固定环节。往年,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都会根据各自界别优势和调研重点,选择不同的主题发表观点、接受采访。但是今年,在接受采访的9人中,有5人都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聚焦在同一个主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开局起步之年和成势见效之年。”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肖春一席话道出了大家的出发点。

不过,虽然大家都关注双城经济圈,但各自的侧重点却是不同。

肖春介绍,“三农”领域一直是民革四川省委参政议政的特色优势。近一年来,民革四川省委结合到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厅局以及内江、自贡、遂宁和重庆等实地调研情况,提出了在成渝地区跨行政区域创新建立川渝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其作为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重要抓手的建议。

2020年10月19日,川渝两地党委统战部指导两地欧美同学会携手共建“川渝海归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重庆两江国际合作中心举行启动仪式。省委统战部供图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在内江——荣昌建立川渝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比较优势明显、条件相对成熟。”肖春说。

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参政党。同样是关注双城经济圈,民建四川省委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发挥经济界优势上。据民建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王元勇介绍,一年来,民建四川省委与民建重庆市委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了“星五沙龙·川渝民建企业家走进巴南”、民建与自贡市“建自合作·融入双城”产业发展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引导和促成多家民建会员企业在川渝投资新项目。

民进四川省委的关注点则更为微观一些。“我们建议要加快川渝石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助力打造巴蜀文旅融合发展廊道。”民进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赵川荣说。

近一年来,民进四川省委与民进重庆市委发挥教育文化界别优势,联合组织专家前往成都、乐山、大足、潼南等地考察调研石窟石刻,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在加强石窟保护的同时,围绕川渝两地共有的历史文化元素,探索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川渝石窟文旅融合发展走廊。”赵川荣说。

川籍侨领、老(挝)中(国)贸促会会长杨东伦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的重要构成,更加突出了川渝两地作为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将积极推动川渝两地同老挝和东南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努力使川渝地区成为海内外侨商投资富集地区、科创项目聚焦地区、中外交往热点地区。建议川渝两地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大力引进高新科技项目和专业人士,更好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

聚焦乡村振兴

2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制作的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首播,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亮相,这也标志着我国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在“十四五”时期,四川的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干,这也是全省广大统战成员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省广大无党派人士依托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这一重要载体,深入开展“知行巴蜀·同心筑梦”等系列活动,助力凉山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奔康。脱贫之后如何振兴乡村?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曹成建在代表无党派人士接受采访时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巩固拓展大小凉山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提高人口素质是全面提升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样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曹成建建议,大小凉山地区要从医疗水平改善、教育事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优化人口分布等多个方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

2020年12月,农工党四川省委组织对口帮扶村的村干部及产业扶贫带头人赴江苏无锡等地开展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农工党四川省委供图

民革四川省委则从巩固扶贫成果方面思考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在一篇集体提案中,民革四川省委提出,产业扶贫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真脱贫、不返贫、能致富的压力还比较大。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杜绝个别基层干部和扶贫干部出现思想上的松懈和滑坡,工作主动性有所减弱的情况,建议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村干部业务培训,提高生活待遇,完善退职后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和职业化水平。

“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着心理缺失、缺少关爱等问题,而落实保护机制实施是关键。”民进四川省委委员、律师曹承磊非常关注脱贫地区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他建议,要在保护儿童等政策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机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监管力度,建立检查反馈机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内江市新联会会长官忠全对乡村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十分感兴趣。他在调研后发现,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雇佣的工人大多是农村留守老人、妇女,身体素质不强、劳动能力较弱,造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工风险高。为此官忠全建议,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工意外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省级统筹,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商业险+政策险”有机结合。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白宇飞表示,作为进入中国和四川的第一家外资企业、侨资企业,正大集团长期服务“三农”,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即是《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企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三农”是国家的根本,建议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业扶持政策,提升农民人居环境,真正让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兴起来。

聚焦现代产业发展

在提交省两会审议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四川。记者梳理发现,广大统战成员对相关课题的关注度甚至不亚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高铁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智慧健康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高铁制造业的优势明显。”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即将落地的“十四五”规划,带来了对高铁装备旺盛的需求。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在经过充分调研后提出了加快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高铁装备制造产业的建议,提出四川应该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成都平原经济区在高铁制造上智力支撑强大、基础产业完备等综合优势,加快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高铁装备制造产业。

“与高铁装备同样具有旺盛需求的还有集成电路。”四川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基建推进过程中,集成电路产业将面临巨大的成长空间。当前,包括四川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在不断攀升,但总体而言,四川的集成电路产业仍有不少短板亟待弥补。为此,省工商联提出了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建议,提出我省的集成电路产业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建议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资本杠杆功能,建立高效金融支持体系,外引内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式加快产业体系的构建。

2021年1月22日,由四川省工商联主办的主题为“融入双循环 唱好双城记——开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的2021四川民营企业家新年经济论坛在成都举行。王渊 摄

去年11月,位于宜宾的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实现开园投运,成为全省三大区域大数据中心之一。

九三学社宜宾市委副主委、宜宾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覃凤清告诉记者,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的落地对推动我省数字经济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实现“网络强省、数字四川”发展目标具有深远意义。覃凤清建议,要加大对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发展支持力度,“外引内培的政策支持对诸多高新产业都有积极推动作用,对本地高新产业的鼓励扶持有助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聚焦基层治理创新

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治理也是四川“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2019年,四川启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截至2020年底,改革的“前半篇”文章顺利完成,全省各地乡镇、村行政区域调整基本到位。而怎样做好“后半篇”文章,提高治理效能,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要在“十四五”时期寻找答案。

在省两会上,致公党四川省委提交了一篇关于优化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集体提案,建议积极构建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其中特别提到了用“智”,建议各地对现有大数据平台进行职能梳理和深度整合,促进综治中心、公安指挥中心等综治平台深度融合,实现网格内“人、事、地、物、情、组织”全覆盖,以信息共享减少管理层级,助推乡村社区治理方式从人工走向数字化,从数字化走向智慧化。

着眼于做好“后半篇”文章的还有致公党四川省委委员、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包国容。她认为,做好“后半篇”文章关键在干部,建议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选调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村领导班子中,实现基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里的“后半篇”文章要做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同样任重道远。

“加强基层治理是国家层面的重要要求,而最基层的细胞就是社区,如果基础的细胞建设不好,那么机体的建设也就不理想。”民盟四川省委常委、泸州市政协副主席周亚琼在调研中发现,小区治理是基层治理中的难点。而小区矛盾的根源来自缺乏通畅的矛盾反映渠道,缺少有效的纠纷协调机制。

“在小区内自发成立调解工作室,通过矛盾双方信任的第三方进行调解,能大大提高解决矛盾的效率。”周亚琼建议。

优化基层治理需要各方努力,自2008年“公益元年”之后,全国各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这些社会组织在服务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开始参与到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但是受到一些制约因素发展缓慢,治理效果不明显。民盟四川省委在集体提案《关于积极化解社会组织培育难题,推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建议》中提出,要立足居民需求策划一批项目,既解决群众问题又能充分锻炼社会组织队伍。帮助社会组织做好人才保障,挖掘并引导社区能人和积极分子参与其中,培养社区居民骨干,营造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好局面。

聚焦筑牢生态屏障

今年1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召开重点专项规划专题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四川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主要任务,涉及8个方面。其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也是各领域统战成员关注的焦点。

四川生态屏障地位突出,生态环境特殊,是全国仅有的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份。农工党四川省委在调研中发现,黄河上游四川段草原沙化面积仍在扩张,局部湿地面积仍在减少,功能仍在退化;由于生产活动加剧,过度放牧、流域内采砂、旅游开发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传统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等补贴政策已经接近天花板。

“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监督机制直接决定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施行的效果,是做好水源涵养与生态补偿有关工作的关键所在。”农工党四川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体系还存在监督方式单一、监督客体不具体、修复标准不明确等问题。

2021年1月,致公党四川省委课题组赴绵阳科技城新区和宜宾三江新区开展“推动省级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致公党四川省委供图

对此,农工党四川省委在《关于完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监督机制,夯实黄河上游四川段水源涵养与生态补偿基础的建议》中提出,应当引入专业的监督主体,强化过程监督,合理确定环境标准和修复方式,围绕黄河上游四川段流域内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生态功能地位,使其与开发清洁能源、特色畜牧产业、打造飞地园区、培育旅游观光新线路等经济发展相适应,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致公党四川省委从加强生态系统治理,科学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角度就筑牢生态屏障提出了建议,认为基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要坚持系统思维,开展长期的、持续的科学研究,找准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和关键部位。要加大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增设国家公园,将更多典型的、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纳入国家公园保护体系。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级分类标准,为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逐步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别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利用规范,开展符合规定的科普、旅游、研学等友好型活动,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途径。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