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时讯 > 正文
【巡礼·雅安篇】雅安市实施“133”工作法 探索开展和美民族走廊建设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6-06 10:15:58)  来源:四川在线

雅安作为全省唯一与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均毗邻的地级市,是沟通川、藏、滇的“民族走廊”,是稳藏安康的“桥头堡”。近年来,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连接周边少数民族的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地区为重点,通过实施“133”工作法,探索开展和美民族走廊建设,为雅安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作出积极贡献。

 

围绕一条主线

夯实和美民族走廊思想认识基础

 

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和美民族走廊建设始终,坚持把方向、强引领,着力凝聚广泛思想共识。

一是坚持高位谋划推进。将和美民族走廊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作为雅安构建西向拓展开放发展格局、发展门户经济的战略措施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市第五次党代会上还提出联动成都、甘孜,探索共建“成雅甘大港区”,构建民族团结与协同发展走廊,进一步扩大和美民族走廊建设辐射带动范围。

二是坚持强化教育引领。在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车站、广场等设置宣传标牌、标语1000余幅,不定期编发手机报、手机短信,组织创作《雨城格桑》《格桑花》等影视作品和《中国民族》杂志民族团结进步专刊等宣传资料并广泛传播。坚持每年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理念、目标要求、工作任务。

图片

汉源县开展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活动

三是坚持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活动,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打造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等26个现场教学点和“藏汉一家亲、极限挑战之路”“硝烟百丈关、浴血奋战之路”等5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精品线路,引导干部群众在学习教育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图片

雨城区康藏路社区开展少数民族春节灯谜会

 

搭建三类平台

厚植和美民族走廊和谐共融沃土

 

围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目标,因地制宜搭建便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各类平台,推动团结共建、和谐共融局面形成。

一是搭建与周边民族地区合作平台。分别与甘孜、凉山签订《民族宗教工作区域协作协议》,与拉萨市民宗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民族宗教工作信息共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低氟边销茶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雅安边销茶生产企业赴拉萨展销边销茶等产品1100余万元,为甘孜等地培养藏族学生1000余人,为康定、理塘等地培养医疗骨干和学科带头人60余人。

二是搭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平台。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即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工作,并将创建重心向家庭、岗位延伸,推动创建工作扩点扩面提质增效。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25个,命名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124个。

三是搭建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制定《雅安市涉及民族因素风险防控督办制度》,建立“双语调解室”、新乡贤理事会平台,完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新乡贤人士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进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石棉县健全完善“德古”和“路吉达克”调解机制、天全县发挥“藏汉双语调解室”等作用,累计化解民族矛盾纠纷1130余起。

 

 

 

实施三大工程

提升和美民族走廊自我发展能力

 

始终坚持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和美民族走廊建设的战略任务,积极促进和美民族走廊建设沿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是实施民族乡村振兴工程。制定《关于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设立民族乡村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全力支持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力度,在4个少数民族待遇县确定2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推动296户“三类监测对象”消除预警。

图片

市民宗局为汉源县少数民族聚居点筹资修建的产业路

二是实施民生事业改善工程。以基层统战工作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川藏铁路和雅康、雅西高速以及国道318、108沿线为重点,围绕服务少数民族就医、就学、就业等民生关切,打造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实践工作示范点位12个。天全县中医院推出异地就医“一站式”结算服务,每年惠及康藏患者6万余人,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天全县职业高级中学、四川省档案学校为藏彝学生提供“9+3”免费教育,已培养学生3000余人;川藏物流产业园在为藏族同胞提供应急保供、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和搭建发展平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石棉民族中学各族学生共庆节日

三是实施民族文化繁荣工程。加大对本土彝族文化和尔苏、木雅、嘉绒藏族文化挖掘抢救和传承保护力度,打造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上九节”“环山鸡节”等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力度,石棉县蟹螺堡子、宝兴县夹拉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宝兴县夹拉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力促进民族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图片

宝兴硗碛的藏族同胞跳起欢快的舞蹈

图片

尓苏木雅藏族刺绣

(雅安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