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州市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区、高品质生活体验区,成功晋级全国百强高新区,获得全省园区统战工作创新先进单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着力“三个”强化 破解“三无”问题
泸州高新区统战之家现场照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党工委层面设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在内设机构层面设立统战工作部指导落实,在产业层面设立5个产业“统战工作站”行业统筹,在企业层面设立“统战之家”具体推进,破解统战工作“无机构”问题。
二是强化要素支撑。每年统筹安排近1000万元党建统战工作专项经费推动工作开展;加强人员保障,在75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设置统战委员、150余家企业选派统战指导员23名;加强阵地保障,打造“1+1+N”15分钟党统工青妇阵地生态圈,建成市级示范引领新阶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破解统战工作“无保障”问题。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党建、统战、经济一体化考核办法,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统战对象制度、统战工作例会、情况通报等运行机制,着力破解统战工作“无机制”问题,全力确保园区统战工作抓有载体、考有指标、干有人员。
依托“三类”平台 破解“三度”问题
2022年4月泸州高新区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助推非公经济发展
一是依托“创新创业”平台,破解统战工作经济贡献度低的问题。依托5家省级以上孵化器、28家省级以上科研技术平台,组织统战成员帮助入孵企业312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0余项、带动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依托新经济联合会等平台,狠抓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帮助招引50余个配套企业落户园区;依托“统战+科技服务超市”平台,组织统战成员开展科技金融、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工艺优化等服务,提升统战对非公经济的贡献度。
二是依托“人才培育”平台,破解统战工作人才认同度低的问题。依托邦立重机等3家民营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和复旦大学等20所校地、校企人才培养基地,组织统战成员帮助引进孙云权博士等高端人才50余名,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经营管理人才100余名、技能人才5000余人,增强集聚感召力,提升各类人才对园区的认同度。
泸州高新区“跟党迈进新时代 合力建设高新区”建言献策活动照片
三是依托同心公益平台,破解统战工作社会辨识度低的问题。开展“新阶助扶贫·同心奔小康”“乡村振兴·帮扶发展”“爱心助学捐赠”等同心公益品牌,引导统战成员积极参与“民心守护”工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高新区各统战团体通过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泸县地震、乡村振兴等先进典型,有效提升统战力量参与社会服务的辨识度。
优化“三大”环境 破解“三类”问题
泸州国家高新区召开2022年创新发展工作会表扬一批民营经济企业和企业家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解决企业成长难题。出台《泸州高新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措施》等激励政策。累计兑现各类扶持资金20余亿元,促进泸州豪能打造全球最大的差速器生产基地、高新能投成长为四川省“瞪羚”企业、泸州容大等4家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像通等46家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30余人成长为省市优秀民营企业家、酒城英才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
二是优化政务环境,解决办事服务难题。率先在全省园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单独组建企业服务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小时。实行“首问负责制”,探索开展全科无差别综合窗口改革,创新“一门进、一窗办、一张网、一条心”全流程服务做法,346个事项办理不出园,真正实现“园区事情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解决“服务难题”。
三是优化生活环境,解决园区配套难题。建成3000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泸州七中教育集团高新区中学校和泸师附小教育集团高新区小学校;在孵化器、众创中心、智能终端等民营经济人士集中区建成满足万余人用餐的食堂,引进中高端中餐、鱼庄、西餐、咖啡吧等打造特色风情美食街;建成1800亩渔子溪网红公园,每月举办“烟火渔子溪”主题活动,举办“渔子溪金秋乐集”音乐灯光节,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打造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生活环境。
(泸州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