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市通过健全长效机制、凝聚思想共识、分级分类管理等方式,着力唱响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建设主旋律,不断推动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建设取得实效,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更加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
内江市召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工作座谈会
定好“严管”调子
用长效机制保障示范建设落地落实
一是用有力的领导机制来“管”。成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会商建设标准、跟踪建设进度。制定内江市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化方向”示范宗教活动场所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截止目前,召开专题会议6次,研究解决具体问题12个。
二是用严格的考核机制来“管”。把示范建设纳入各县(市、区)统战民宗部门目标考核,年终逗硬考核结果。建立“宗教团体定期自查+县级民宗部门常态化检查+市级民宗部门不定向抽查”机制,对信教群众不满意等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截止目前,开展抽查20余次,印发专题通报2期。
三是用科学的工作机制来“管”。民宗部门从人文历史挖掘、特色亮点打造、管理制度建立、功能布局等4项内容进行指导,定期深入场所协商,及时掌握情况。实施县(市、区)交叉互评,形成竞相赶超、相互比学建设氛围。截止目前,收集工作信息36条,召开经验交流会3次,深入现场会商18次。
起好“引导”前奏
用思想共识引领示范建设入脑入心
一是引导宗教界在政治思想上形成共识。线上在“同心·内江”宣传媒介设立“学习四史,坚持宗教中国化”微信小课堂,定期发布推进宗教中国化示范建设内容20余次。线下组织开展“暑期活动”“党史专题教育”“红色之旅”等主题教育活动10余次。建立党政领导同宗教界人士谈心谈话制度,梳理解决宗教界实际困难30余个,面对面宣传解读示范建设的核心要义28次,坚定决心信心。
二是引导宗教界在文化融合上形成共识。建立宗教团体与文联、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单位常态交流机制,联合举办书画交流等活动10余次,促进宗教界与社会各界“同心结交”。搭建讲经解经平台,支持宗教界深入挖掘教规教义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提炼爱国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追求精髓124条。
三是引导宗教界在服务社会上形成共识。团结和凝聚示范建设场所参与文明创建、卫生创建、疫情防控、公益慈善等社会公益,在捐资助学、脱贫攻坚、组织义工服务队回馈社会等方面积极作为,通过开展“听党话、感党恩、善举济世”系列活动,为困难家庭、残疾人、特殊儿童等捐赠100余万元。
唱响“创新”主调
用务实举措推动示范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突出建设标准,创新载体驱动。按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寺一特色”标准制定建设方案,突出宗教界爱国爱教、中国文化、正风正己、独立自主4个形象,指导梳理国旗、宪法、宗教事务条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场所基本情况、主题教育活动等8个事项并集中规范展示。
二是突出因所制宜,创新分类驱动。创新实施宗教活动场所“三分类三治理三提升”行动,对全市108处宗教活动场所按照一类、二类、三类进行划分管理,实施一类场所“示范引领”、二类场所“提质升级”、三类场所“整改转化”三大工程,按照“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的思路,打造圣水寺等示范场所12处,推动工作点上突破、面上开花。
内江市圣水寺清德长老纪念堂
三是突出场所特色,创新内涵驱动。指导场所挖掘历史文化典故、教内知名人士、珍贵历史文物3类特色资源,通过文化长廊、文史馆、展室展厅等形式讲出中国化故事。在圣水寺、永庆寺打造爱国爱教爱家乡教育基地2个,成立禅林书院、开办琴社、开放文化图书馆8个,指导福音堂、清真寺实施“青砖灰瓦”建筑风格提升工程。
四是突出健全制度,创新管理驱动。指导场所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重大活动档案登记、收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治安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文物保护制度等8大制度,督导场所绘制消防平面布置图、安全宣传栏,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制度上墙、规范统一、民主管理、和谐安全。
(内江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