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两会正在进行中,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委会副主委、致公党四川大学总支主委,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欧美同学会・四川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李沄璋带来了“关于大力加强四川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人才培养的建议”。
“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在文化遗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四川省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不断加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李沄璋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在相关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尚不充分。保护工作受到早期古镇建设热潮的思维惯性影响,使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过于强调“大干快上”,缺乏工匠精神,把文物建筑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当成一般的建设工程处理等问题;另一方面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不足。“保护上跟不上,利用上放不开”是现存的主要问题。
面对四川省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利用与保护的严峻现状,四川省政协委员李沄璋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管理与工作人员开展系统培训。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与高校、古建筑相关的科研院所、古建筑设计院的合作,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指导与培训,引入学分制和考核体系,保证培训质量与效果,切实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保护意识。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工程(古建筑类)责任设计师的培训工作。积极推动行业队伍不断壮大,提升行业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二、在高等教育层面大力鼓励新办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相关专业,大力培养相关人才。统筹布局,在四川省所属高校创建相关本科专业,满足地方的实际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实践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和实力强,师资丰富的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办学。
三、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利用相关专业增加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相关培养方向。在高等院校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建筑学等现有相近专业增设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培养方向,在硕士和博士教育层面加强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等相关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建设。
四、大力发展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相关职业教育。各职业技术学院与职业高中要鼓励开设相关专业,鼓励与施工单位合办,聘请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修缮的优秀传统工匠进行实际教学,以实践为中心设置相关课程与教材,完善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修缮人员认定体系,使毕业后的工匠仍然有职业技术上的上升通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