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蓝逢辉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大民族品牌扶持政策力度的提案》。
自有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的窗口,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3%的知名品牌占据了全球40%的份额,尤其是顶级消费类品牌。
近两年,我国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热度较高,一定程度刺激了文化和消费品的深度融合,涌现出一批创新消费品牌,无论品质还是文化内蕴,在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与国际品牌分庭抗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蓝逢辉)
“例如,在杭州花西子调研期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该企业对于创新科研的重视,比方,花西子自主研发的‘软玉粉’,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对中草药、古方、传统工艺等东方智慧进行深度研究探索,挖掘并创新应用。”蓝逢辉同时表示,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消费品牌还不深,优质品牌还不多,尤其面对西方文化背景孕育的国际品牌,民族文化品牌仍处于弱势。我国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他指出,一方面,目前民族品牌还没有一个权威、科学、系统的品牌评价机制,现政府扶持政策偏向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对新兴品牌,扶持和支持不够。另一方面,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品牌在参与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和国际经贸会展方面支持力度还不够。中国品牌商标在国际市场被抢注情况十分普遍。
对此,蓝逢辉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从发展潜力、创新能力、规模等多个维度,建立权威、科学、规范、可行的品牌评价激励和要素保障机制,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建立品牌专家智库。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品牌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从资金、人才、科技、文化等不同层面支持民族品牌建设。
二是多措并举支持优秀民族文化品牌出海出圈。在一些国际经贸、会展、外事礼赠等对外活动中,鼓励、推荐、邀请优秀品牌参与,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增强对民族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海外商人抢注商标等行为,推进商标数据国际交换和应用,推动商标品牌保护、纠纷处置的跨国协作。在国内,由政府主导、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核心商圈招商、政府采购中,考虑给予优秀民族品牌一定的扶持。
三是大力提升民族品牌的文化内涵。鼓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提炼精华,使优秀民族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推动品牌文化多业态融合发展,鼓励文化IP的共享、共建、多业态融合发展以及品牌应用转化;鼓励企业推进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打造更多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形成一批质量引领力强、产品美誉度高、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