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时讯 > 正文
百强故事|通威集团——坚持绿色发展 共赢双碳未来
http://www.sctyzx.gov.cn/  (2023-11-21 14:33:00)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通威集团是深耕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现拥有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的300余家分、子公司,员工近6万人,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通威总部大楼

近十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通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能源革命。通威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实现“渔、电、环保”三丰收。目前,通威正在全国各地推广和建立“渔光一体”基地,优质清洁的光伏电力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

在获得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通威集团始终坚持以一个成功企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情系民生,饮水思源,用真情和爱心回馈社会各界的厚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和思源工程。迄今为止,通威集团各种捐款捐物总额已超过5亿元人民币。

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双碳目标落地的主力军。历史上从工业化进程到碳达峰普遍用了100-200年的时间,而中国只用了50年的时间。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过去十多年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光伏发电成本下降90%以上,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每千瓦时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降到0.25元千瓦时,低于煤炭。对外贸易来看,以光伏电池、电动汽车、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已逐渐成为我国出口产品中的爆款,2023年前三季度,“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达到4.5%,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擦亮了低碳底色,增添了创新功能。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通威股份顺应当前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开展组件环节的技术研发、产能规划及渠道建设,目前形成了更具竞争力的光伏产业结构。高纯晶硅年产能超过42万吨,全球领先;2024年至2026年,通威太阳能电池将形成130GW-150GW产能;具有通威特色的全柔性、零铅型、环境友好型叠瓦组件及全方位覆盖市场需求的半片组件产品,远销海外40余个国家与地区。持续为产业链提供优质优价的高纯晶硅和太阳能坚持产品,也为终端用户输出更高功率、更高效率、更高可靠性、更低衰减的组件产品。

通威太阳能智能制造生产线

通威高效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

通威集团从2006年开始进入到光伏领域,在硅料和电池片领域均成长为龙头企业。在光伏多个领域有着领先实力的通威集团,把绿色低碳化发展理念贯彻到了每个环节之中。

在产业链上游,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各生产基地选址时就优先考虑邻近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以促进当地绿色电力消纳。与此同时,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和科研创新,永祥股份已形成完整的化工与新能源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产出的同时,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工业废水、废气、固废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永祥股份精馏塔装置

在产业链中游,通威新能源产业链的中游,通威太阳能打造光伏电池绿色供应链,不断升级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截至目前,节能减排方面,通威太阳能实现单位电耗低于国家标准30%,单位水耗低于国家标准52%,废水排放中的氨氮排放低于国家标准96%,工厂颗粒物排放低于国家标准87%,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低于国家标准80%。

实施绿色技术创新,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截至2023年上半年,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全球累计出货量160GW,每年可生产清洁能源电力2219亿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5亿吨,满足城乡家庭1年用电需求13144.16万户,年节约标准煤669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2.24万吨,相当于种植森林797784公顷,相当于种植14.56亿棵。通威碳中和的努力,已经在全球各地开花结果。

2021年7月30日,通威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中国企业气候行动,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可再生能源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通威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借助新能源产业优势,持续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及全球“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的开展,光伏产业与乡村的协同发展,正在打开新的局面。多年来,通威集团积极推动光伏产业与乡村的融合发展,不仅大力投入光伏扶贫,还开创了光伏与渔业协同发展“渔光一体”模式,为新时代光伏参与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通威龙袍“渔光一体”基地

一、推动“三产融合”铺就光伏参与乡村振兴“坦途”

全球首创“渔光一体”。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摆在眼前的新课题。在探索路上,通威集团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实现了水下养殖安全水产品,水上输出清洁电力,在有限的水面,有效兼顾了渔业生产和清洁能源生产,实现了国土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目前,通威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发建设52个“渔光一体”基地,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到3.7GW,优质而清洁的光伏电力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渔光一体”模式成片的开发,将有力推动乡村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传统渔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渔业转型,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同时,每亩“渔光一体”池塘每年可输出5万至10万度电,相当于10吨至20吨石油所产生的等效能量,通过广泛建设“渔光一体”,将为土地资源紧缺的中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清洁能源提供广阔空间。

打造“渔光小镇”集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中,通威紧跟国家政策节拍,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赋能升级“渔光一体”基地,将其打造为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为一体的三新产业园,并辐射周边,形成三产融合的产业集群--“渔光小镇”,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为一体的“渔光小镇”正在快速落地中国大江南北。

“渔光小镇”一二三产业链完整,且规模巨大,将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产方面,发展渔业养殖需要养殖工人,为当地农民提供就近工作机会;二产方面,光伏发电将不断产出绿色清洁能源,为当地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产方面,引进专业设计公司,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美学文化地标典范,引擎乡村旅游发展,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二、通威光伏扶贫:产业“造血”助力脱贫攻坚

2017年,刘汉元主席在国内首次提出“光伏扶贫”概念,并率先捐资5000万元设立“思源·阳光计划”。该计划将中国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农村山区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在山区、坡地等土地建设“农光/牧光一体”项目。

通威打造的光伏扶贫模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生态发展扶贫和清洁能源建设扶贫的崭新路子。经过10余年的坚持,目前通威在四川甘孜理塘、新疆阜康、河北丰宁、吉林乾安、山东高青、宁夏贺兰、内蒙古敖汉旗、四川喜德等地建设了多个光伏扶贫电站。

通威“提前一步”践行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其连带产生的复合式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环保扶贫等成果已明显体现,对于带动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改善能源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精准扶贫工作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清洁能源扶贫和我国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多赢、崭新道路,为我国光伏扶贫乃至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了“样本”。

(来源:川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