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召开前夕,3月3日,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齐聚一堂,深入交流讨论今年即将提交大会的31件联名提案,围绕粮食安全、发展新质生产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事关我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工作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委员们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以省政协主席田向利为第一提案人的《关于树牢大食物观建好森林粮库的提案》,得到了段旭如、陈槐等10余名委员联名支持。该提案指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除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外,还是巨大的绿色资源宝库,能够提供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森林蔬菜等大量物质产品,蕴含着巨大的食物生产潜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建设“天府森林粮库”作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内容,出台实施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多方面的制约。为此,提案建议,从制度层面保障林粮发展空间,从职能层面明晰林粮产值统计,从国家层面支持森林粮库示范。
四川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全国唯一的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需要更高水平的天府良种来支撑。张雨东、杨建德、雷世银等委员在《关于夯实“天府粮仓”种业根基的提案》中建议,支持四川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力打造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高能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农业强省建设。
关键词: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调研时,多次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定义、动力来源、基本内涵、核心标志作了系统阐述,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
柯尊平、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李正国等委员在《关于建设国家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的提案》中呼吁支持四川牵头组建国家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汇聚国内优质资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支撑。
寇纲、曾勇、骆正明等委员认为,元宇宙作为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虚拟现实、第三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大成应用,是最具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的未来产业。我国具备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为元宇宙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为此,建议在四川布局国家元宇宙创新应用先导区,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元宇宙“名企”。
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五个年头。刚刚过去的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始终是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建设科创走廊是城市群沿交通要道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高地的重要途径。杨丹、褚良银、蓝逢辉等委员在《关于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的提案》中呼吁,将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纳入国家区域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方案。重点支持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大产业项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以“科创+产业”为内涵、产城融合发展为目标,打造先行先试走廊。
围绕进一步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通道,赵宗岐、李为国、曾文龙等委员建议,提升航空枢纽能级、长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开放口岸能级等,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而尧斯丹、潘裕萍、俞建等委员则呼吁,国家层面进一步支持川渝地区加强成渝直线物流通道建设,将成渝地区中部通道优势、区位优势变为枢纽、产业优势,带动沿线产业集群加快布局。
关键词:民生改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级党委政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压力居高不下。为此,田向利、宋秋、苏华、香根·边玛仁青、张建明等委员在《关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确保就业充分的提案》中呼吁,壮大就业承载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更加注重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推动构建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质量和数量同步增长的良性格局。同时,在专业设置、培养形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把人力资源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此外,健全部门协同体系,凝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合力。
许唯临、蔡光洁、唐诚青等委员在《关于适度拓宽大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道的提案》中建议,结合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主攻方向,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相关政策,在院校设置规划中增加四川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入规项目数、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数,拓展四川职业教育本科招生数。同时,支持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
为传承弘扬和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充分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全面提升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宋朝学、费功全、徐玖平、阿来等委员呼吁,将落下闳的科研精神和贡献编入全国统编教材。同时,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
此外,赵俊民、谢商华、欧阳泽华、郭代军、刘以勤等委员还围绕加快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航运体系建设、全方位发力推动养老变享老、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强地震易发地区农房抗震设防能力、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方面提出相关提案,呼吁国家层面加大对四川的支持力度。
(记者 董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