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7日,《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以下简称《法规》),对欧盟市场电池的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销售、回收全生命周期加强碳足迹监管,并明确提出可再生原材料使用和回收比例要求,大幅提高了企业抢占欧盟市场的合规性门槛。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欧阳泽华提交了《关于建设动力电池产业绿色零碳示范区的提案》。
欧阳泽华指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尚未建立起满足《法规》要求的碳足迹认证体系、可再生原材料使用认定标准,以及电池信息披露机制,这将对我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盟产生较大影响。
“不过,四川作为我国动力电池第三大生产制造基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拥有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以及9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在碳足迹认证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欧阳泽华认为,目前四川具备积极应对《法规》的重要条件,对我国产业打破西方碳壁垒具有很强的示范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是开展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探索试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出台政策,支持四川发挥“东数西算”工程核心枢纽的优势,依托在川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先行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足迹溯源、核算及认证体系,打造电池碳管理区块链数字化平台及电池行业碳足迹数据库服务,实现从集锂矿开发、原材料生产运输、电池生产销售、回收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端到端全程监控和产业综合管理服务。
二是拓展国家绿电交易试点范围。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制定的《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目前国家选取了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作为绿电交易试点,以风电、光伏发电企业上网电量为主,条件成熟时,可逐步扩大至符合条件的水电。为了有效应对《新电池法》要求产品需绿电生产的苛刻标准,建议拓展绿电交易试点范围,支持在四川探索水电纳入绿电交易、绿证交易范畴等机制,并在四川动力电池等产业开展试点应用。
三是探索打造动力电池产业零碳示范园区。从绿色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等政策方面,支持四川遴选一批动力电池重点园区,推动水电专线直接入园,为企业提供全绿电支持,对标全球一流水平打造标杆性的零碳示范园区;支持园区内产业链企业加强新材料、新工艺、高效装备等绿色低碳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实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