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第十届“海科杯”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落幕仅两小时,一场别开生面的项目人才对接会便在赛场隔壁拉开帷幕。
70个入围半决赛的项目对接台依次排开,项目介绍水牌醒目矗立,专属双选卡整齐摆放,海外人才与川企、投资机构、政府部门代表相对而坐,问技术、谈需求、加微信,现场宛如一场精准高效的“人才相亲会”,彰显着四川求才若渴的满满诚意。
项目人才对接会现场
据悉,本届“海科杯”共有来自美国、德国等60个国家和地区的429个项目参与角逐,最终70 个项目脱颖而出入围半决赛并来川路演。这些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五大领域,与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高度契合。而这场紧接大赛的对接会,正是四川搭建“政府+产业+资本+科研”多方合作平台、推动全球创新资源落地转化的生动实践。
企业代表李克玲正在展示“项目人才对接会”后意向签约项目人才名单
企业主动出击,精准匹配产业需求。“我们不是来碰运气看项目的,而是带着企业需求来找人才的!”宜宾启迪科技园负责人李克玲一语道破“反孵化”思路。作为孵化园负责人,她带领团队提前调研本地企业产业升级技术需求,化身“人才经纪人”,在对接会上直奔新材料、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数字农业等目标项目负责人。李克玲告诉记者,大赛初期他们已精准对接10个项目并签意向协议,其中5个入围半决赛。目前部分项目即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团队正邀请相关人才实地考察产业与城市发展,让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匹配本地产业升级需求。
投资机构紧盯机遇,高效对接优质项目。四川某投资机构投资总监刘雨肖提前一小时到场,锁定“AI+传统企业”类项目深入洽谈。“你们的专利有️多少”“你们的市场策略是什么”“你们希望与四川有怎样的结合”,刘雨肖告诉记者,这样面对面交流,能快速摸清项目前景与刚需,有利于快速锁定投资目标。他当场添加多个项目负责人微信,其中两个项目已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市州干部主动靠前服务,以诚意搭建合作桥梁。宜宾、遂宁、泸州等地的干部穿梭于对接会展台之间,积极推介政策、发出考察邀约。“赵博士,诚邀您来实地指导!”“陈博士,加个微信,细节随时沟通!”之声不绝于耳。
宜宾市涉侨部门负责人刘万明向人才发出考察邀请
宜宾市涉侨部门负责人刘万明紧盯项目水牌,遇到与本地产业匹配的项目,上前深入交流、添加联络。“一个多小时就加了四五位博士!”他展示着微信列表,语气难掩兴奋。这份“追才”热忱引人注目。目前已有20余位海外人才意向赴宜考察,刘万明希望借此会更进一步。为争取“复合材料智能化机器人辅缠装备”项目,他三度折返展台,与项目负责人许家忠教授深入沟通技术匹配、政策支持及考察安排,充分展现诚意。
多方代表正在与海外人才面对面交流
后续,组委会将建立“项目-资源”专属对接台账,安排专人全程跟踪意向进展,提供政策咨询、落地辅导、专项风险基金等“一站式”服务,确保项目“能落地、快发展”;同时完善“赛事选拔-项目对接-落地服务”全链条机制,持续提升“海科杯”品牌影响力,以“全球技术+四川场景”激活创新势能,为四川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推动川渝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