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绵阳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推进会暨商协会加强市内协同合作促进平武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结对共建共振集中签约仪式在平武县举行。省工商联二级巡视员杨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南希出席会议。
会议通报了绵阳市2023年“万企兴万村”行动市级示范点和金融助力“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金融机构并授牌。11个市工商联直属商协会和1家企业与平武县12个重点民族乡签署《结对共建共振合作协议》,7家民营企业代表与平武县签署《民宿互惠合作关系框架协议》,13家民营企业确定与平武县13个村建立村企对接,开展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其他民生支持事项。
李南希在讲话中指出,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会议,既落实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部署,又紧密结合绵阳实际,在落实城乡融合发展决策部署中纵深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李南希指出,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绵阳市坚持将该行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同促进市内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村集体“消薄”行动和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等多维度工作一体化统筹推进,超过300家民营企业和24个商协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行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其中,99家企业、24个商协会与全市重点民族乡镇开展村企共建,实施兴村项目107个、到位产业兴村资金8231万元,115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投入产业资金48.95亿元、实施兴村项目132个,众多企业通过公益兴村等形式实施民生项目、以购代扶、公益慈善等累计达2600余万元。并积极探索和总结了“公司+园区+联合体+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文化院落+共享院落+开放院落”“村社+市场主体+基地+银行+农户+保险”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农户的多赢局面。
李南希强调,市县两级“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完善协作配合机制,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服务保障,真正树牢“一盘棋”思想,通过“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确保行动取得更大成效。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商协会要围绕产业发展做好帮扶文章,在“土、特、产”、创新兴村模式、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结对乡镇和村的造血功能,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对参与企业要加强工作对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真正实现对子结起来、信息通起来、合力聚起来、产业做起来、群众富起来。
会议期间,还组织开展了“知名企业平武行”活动,平武县就县域经济总体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和投资清单作了推介,并组织商协会和企业家实地前往高村、平通、锁江、豆叩等乡镇,就示范园区、产业项目及投资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绵阳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