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是知名歌曲《成都》所描绘的“网红打卡地”,是全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党员先锋基层党组织”和“百佳社区”。近年来,社区充分发挥辖区新文艺群体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打造“倪家院子”居民服务中心,搭建“倪来我往”文化创意聚落,依托“玉林小酒馆”,构筑了“同心大舞台”。
优化社区功能 构建社区统战新格局
优化服务阵地。全方位、亲民化、集成式改造服务窗口,完善功能布局。以“倪家院子居民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依托“院子文化创意园”、“同心院咖啡”等点位,面向辖区居民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搭建集党务、居务、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倪来我往”文化创意聚落,以全天候、互动式社区公共空间,满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习交流、联谊交友、活动开展的需要。
优化服务队伍。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引入和培育社会组织,邀请郭月、陈岳等知名人士,以“12+1”、“倪来听”、“听长者故事,绘倪家文创”、“阿卡贝拉天团”、“后市场”、“谱造司工作坊”等系列主题活动为平台,切实将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组织起来、活动开展起来,同社区“两委”成员一道成为宣传展示、教育培训、交流交往和志愿服务的骨干队伍。
优化服务机制。成立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协调小组,以社区网格党支部、院落党小组、驻区单位及“两新”组织党组织构架为依托,在入驻企业、机构、团队中配备统战工作联络员,制定《倪家桥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共驻共建联席会议,推进党建项目、公益项目自主认领,构建了“以党建带统战,以统战促党建”的长效机制。
活化社区资源 打造特色文化新窗口
激活载体资源。以空间换资源、功能叠加、错时服务、延时服务等方式,创新“社区+园区”文化形态,健全区域资源共享机制,鼓励辖区企业、公益组织及个人等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等服务项目,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形成信息共通、阵地共用、活动共办、服务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目前共引进小酒馆、谱造司、33oz、ph7摄影工作室等文创团队13个,其中9家以工作室形式开展文化活动,4家已加入武侯区新经济文化消费行业。
激活人才资源。注重典型引路,吸纳知名代表人士进驻社区设立工作室,提供文化服务。邀请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成都电视台《今晚800》、《新闻背景》创始人郭月,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主持人、总监陈岳以及全国百名德育科研专家、四川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季应朗等代表人士,常态化开展活动项目,开展线上教育“倪来听”古诗鉴赏5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策划各类主题活动,吸引了知名音乐人等更多新文艺群体踊跃参与社区活动。
激活品牌资源。打造“听长者故事,绘倪家文创”、“阿卡贝拉天团”、“后市场”、“谱造司工作坊”等品牌活动。先后举办“民谣音乐节”、“中国西班牙文化艺术交流分享会”、“成都吃相‘快闪展’”、艺术展览、音乐现场LIVE、脱口秀等15类主题特色活动共计200余次,实现以文化凝聚“新力量”,以“新力量”提升区域影响力。特别“后市场POST MARKET复古市集”已开市8期,让青年文化融入老旧街区,已成为成都周末生活好去处。
深化社区治理 激发新阶人士新活力
深化“新心聚识”行动。以社区微党校为依托,常态组织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同心院子坝坝会”、“同心讲坛”等交流活动,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习教育,共组织“十九大精神辅导”、“青年文化论坛”等30余场活动,吸引800余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成为传递党的方针政策的新驿站,了解思想动态的新阵地,加强教育引导的新课堂,增进了政治共识,增强了政治认同。
深化“新心聚智”行动。着力于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干事创业、服务发展、促进和谐,联合13家驻扎文创团队定期设立开放日,增进和社区居民之间思想交流,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打造“城势研习社”,引入福方公益服务中心、利川公益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通过招募、培育、孵化规划师,开展社区规划师营造项目,已开展在地规划师培训10场1000余人次,参与并有效带动辖区居民融入社区发展治理。
深化“新心聚力”行动。由社区牵头成立“新阶层”志愿服务队伍,鼓励辖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走基层送文化、送温暖、送法律、送医疗等公益服务,开展邻里文化节日、书画培训、爱心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共计50余场,辐射居民15000余人次,提高了新文艺群体在社区场景营造和服务居民群众方面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武侯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