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发生的“4.20”芦山地震,他奔赴应急抢险一线供电救援,是点亮飞仙关镇安置点“第一盏灯”的人;2022年,相似的一幕再次出现,“6.1”芦山地震发生后,他再次奔赴震中一线,保供电、抓宣传、发放物资.....他就是民盟盟员、雅安市政协委员、网芦山县供电公司职员——杨虎。
挺进震中,点亮灾区生命之光
地震发生后,杨虎焦急万分,受灾的消息和画面一遍遍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在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工作20余年的他,不但业务技能娴熟,对芦山电网十分熟悉,还参与过两次地震的电力保障,救援经验丰富。“我经历两次地震的历练和考验,熟悉太平镇地理环境,我也是一名市、县政协委员和民盟盟员,理应走在前头,做出表率,我向组织请求参与救援!”地震发生后1个小时,杨虎毅然向党组织递交请战申请书。征得公司同意后,他加入到国网四川电力雅安“光明金熊猫”志愿服务队芦山分队,坐上抽调的应急照明车和抢险救援车,于当天晚上19:00火速赶往太平镇展开救援。
太平中学安置点是本次地震中芦山县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共60顶帐篷,有250多名受灾群众被安置在这里,现场情况复杂,急需解决电力应急照明。杨虎随同应急救援队到达现场后,他和同事们立即与大川供电所太平供电服务站对接了解情况,开展现场勘查,制定保电方案,相继开展铺设电缆、固定电线杆、安装发电机、张贴警示牌等工作。经应急抢险队伍不懈努力,20时25分,太平中学安置点的第一盏灯亮了。明亮的灯光照亮了受灾群众的脸,看到灾民兴奋激动地给手机和电筒充电,杨虎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欣慰地笑了。经过一夜一天的紧急奋战后,杨虎和战友们将灾区7个安置点的电力全部抢通。
坚守阵地,把好用电安全之门
灯虽然点亮了,但用电安全却是后期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安置点人员多、事情繁琐、情况复杂,特别是受灾群众情绪不稳定,易发生用电安全事故,应该开展安全用电知识宣传普及。”杨虎说。
杨虎还有一个重要身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山花灯)传承人。为了让受灾群众情绪得到缓解,又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杨虎决定用自己的“拿手绝活”进行宣传。在吃饭休息的业余时间,杨虎又迅速草拟了灾区用电安全常识,并反复进行背诵练习。
“灾区通电理当先,安全用电记心间;私搭乱接莫要搞,你好我好大家好……”6月3日上午,杨虎在太平中学安置点的国家电网应急服务点唱起了快板花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幽默活泼、生动明快的快板说唱形式引得受灾群众前呼后拥,围得里一层外一层,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快笑声。在表演中,杨虎还代表灾区群众和国网芦山县供电公司基层员工表达了对国网公司、省公司对6.1地震抗震救灾指导和关爱以及兄弟单位参与地震救援的真挚感谢。在近一个小时的表演宣传中,有说教、有感谢、有温情、有互动,既让受灾群众了解了震后安全用电,又缓解了大家紧张的心情,更鼓舞了受灾群众不怕困难、党群同心、共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在开展安全常识宣传的同时,杨虎还主动申请留在安置点做好电力常态维护保障,穿梭在安置点各个帐篷之间,检查线路、转移群众、搭建帐篷、送水送饭,见到哪里需要人手,哪里就搭一把,哪里有急事难事,哪里就主动请战向前冲,在两天48个小时的紧急救援中践行忠实的坚守和温情的大爱。
“地震无情,但人间有爱;民主党派成员参与抗震救灾是关注民生、心系群众的应有之义,我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浓浓的爱心为抢险救灾工作作出一名民盟盟员应有的贡献。”杨虎说。
(芦山县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