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暴雨灾害发生后,宝兴县各级各部门迅速集结响应,动员各族群众、各方力量广泛参与、主动作为,团结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战斗力量,凝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谊,冲锋在抢险救灾一线,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
迅速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7·11”暴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
县委书记罗显泽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调度指挥、看望受灾群众
建立应急指挥体系,科学部署、靠前指挥。灾害发生后,县委、县政府迅速响应,建立“2+10+25+9”抢险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成立“7·11”暴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包乡联点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25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组建交通保畅、群众安置、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群众工作等9个前线工作组,分区划片、分线作战,奔赴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组织转移安置群众,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科学有序推进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各族群众齐心协力迅速将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村民手中
群众主动帮助志愿者洗菜、烧火、炒菜,让大家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统筹各级组织力量,迅速行动、冲锋在前。灾后第一时间,号召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奋战抢险救灾最前沿。组建由48名县级机关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下沉五龙乡投入抗洪救灾。在2个临时安置点成立党支部,组建47名群众、党员构成的5支临时安置点服务队,加强临时安置点服务保障管理,负责群众信息登记、帮助发放救灾物资、提供用餐用水用电帮助等服务。在2个安置点创新建立“点长-层长-室长”分级负责制,由县级领导担任安置点点长;每一楼层设立一名熟悉村情村组干部担任层长;2个临时安置点14个安置室分别明确1名群众作为室长,每个安置室配备2名党员志愿者,全力解决各族群众困难诉求,切实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志愿者和自发参与的群众携手完成五龙乡东风村场镇道路清淤工作
东风村村民从自家店铺拿出矿泉水,分发给参与清理街道的志愿者
广大干部闻令而动,践行初心、奋战一线。各族干部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积极参与到风险隐患排查、群众转移安置、道路清淤消杀等工作中,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结合7月“建功新时代、奋发新作为”主题党日活动,1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五龙乡东风村受灾一线。县交通部门、县属国有企业等协调各类机具8架助力,县人武部调集50余名民兵、现场100余名当地群众自发参与,共同开展道路清淤、垃圾转运、情绪安抚、便民服务等工作。紧跟转移安置群众需求,入驻便民服务站、卫生医疗服务站、法律服务站、警务服务站、保障服务站,并由专业社会组织开展汛后心理健康讲座、幼儿托管等服务,引导受灾群众在大灾大难面前无所畏惧,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共克灾难、共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