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让非遗“活”起来。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制《嘉绒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总体规划》,成立硗碛花腰带等非遗工坊4个、硗碛锅庄等非遗传习所2个,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36名,特邀专业制作团队,开展数字化抢救,拍摄制作《唱响民族天籁》,完整记载和保存硗碛藏族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硗碛锅庄等。截至目前,挖掘、保护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3项、市级1项。
二是让非遗“动”起来。投资800万元,打造民俗文化演艺厅、硗碛民俗博物馆,通过远古回声试听、互动魔镜体验、全息投影立体景区展示等动态展现硗碛非遗文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开展非遗文化展演、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开设《硗碛嘉绒藏族语言学习》等课程,将非遗传承学习作为硗碛中小学教育教学重要内容。近年来,共开展各类展演活动57场次。
三是让非遗“火”起来。创作《夹金山下放牧忙》、非遗绘本《和声的故事》等文艺作品,开发嘉绒编织包、熊猫主题贡砚等非遗文创产品30余种,年均销售额达300余万元。邀请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赴宝采访,推出《四川:夹金山下藏族群众欢度“上九节”》等系列报道800余篇,累计浏览量超1000万次。今年以来,神木垒·硗碛藏寨、达瓦更扎景区共计吸引游客21.15万人次,景区综合收入达21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