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宝兴之宝·见证中法文化交流奇缘”——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大熊猫、金丝猴双宝文化艺术展在国家动物博物馆正式启幕,展览以大熊猫、金丝猴“双宝”作为使者,推动宝兴在更广领域的经济、文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旭;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周德进;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书记、会长刘全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刘新建;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焦彧童;中共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颖;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王晓婷;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成都大学双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薛康;中共宝兴县委书记罗显泽;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编辑王华光等嘉宾出席活动。北京大学外籍教师Christophe Troël及法方青年Justo Leonore、Garoche Erwan作为法方来宾出席本次活动。
在开展仪式上,刘新建、刘全胜、罗显泽、薛康分别致辞。
罗显泽代表宝兴县委、县政府对国、省、市林草、生态环保、发改、文化旅游等部门,中科院、北京林业大学、成都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等科研院所和协会组织长期以来对宝兴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他表示,宝兴将以此展览为契机,用更大力度守护“双宝”家园,以更高水平弘扬“双宝”文化,在更广领域讲好“双宝”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增强宝兴绿色发展的“含绿量”、降低转型发展的“含碳量”、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宝兴是“双宝”最早科学发现之地。
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宝兴第一次科学发现了大熊猫、金丝猴,在当地各族群众的引导和帮助下,“双宝”从此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
宝兴是“双宝”栖息的美丽家园。
这里生长着大熊猫、金丝猴、绿尾虹雉、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3000多种,80%以上县域面积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被誉为“世界动植物基因库”“珍稀动植物避难场所”。
宝兴是“双宝”文化发祥之源。
宝兴是“双宝”文化发祥之源。大熊猫、金丝猴是传播中国“和”文化的友谊使者、是展现中国生态文明成果的响亮名片,宝兴也因大熊猫科学发现最早、国礼最多、国家公园占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长相最可爱闻名天下,成为“双宝”溯源的首选之地。
本次展览设置“双宝缘起”“友好使者”“双宝绽放”等展览单元,通过双宝摄影作品、双宝邮集、双宝文创、双宝相关出版物及文献等丰富展品,立体展示大熊猫和川金丝猴作为“传播友谊的使者”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双宝文化背后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和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民族团结意识,生动讲述中法因“双宝”结下的深厚友谊、中国“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动人故事,进一步促进中法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夯实中外友谊根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开展仪式上,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计划“双宝溯源行动”正式启动。该计划旨在联合社会各界动物保护、自然研学、文化艺术等相关机构,通过自然教育、户外科考、文化创意等形式,走进大熊猫和川金丝猴“老家”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溯源“双宝”科学发现之旅,号召并引领全社会公众关注、支持和参与以“双宝”为伞护物种的自然保护地生态文明建设,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本次展览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指导,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宝兴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动物博物馆、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大学中国双宝文化研究中心、宝兴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单位共同承办。活动将从3月31日持续至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