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 行动,创新“汇+搭+联”模式,充分汇聚乡镇项目要素和民营企业产业、资金、资源等优势,推动企业、村集体、农户融合发展,促进产村共建、村企共赢。
一是“汇”项目要素资源。整合兴村力量,建立由33家企业组成的“兴村力量库”和由30家企业组成的“后备力量库”。整合乡村资源,分村分类建立“乡村资源库”,收集储备土地640亩,闲置资产3.7万平方米。聚焦市场化运营,按照“一村一支撑、村村有产业”要求,精心包装63个项目,汇编《芦山县“万企兴万村”行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整合项目资金,会同乡村振兴局及有关部门,整合46个项目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整合各级资金2600万元。
二是“搭”活动交流平台。开展芦山县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项目推介活动,对18个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项目进行现场推介,其中青龙场村民宿集群、围塔村地质研学基地运营等12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与12家民营企业达成意向合作,投资总额达6000余万元。搭建金融助农平台,邀请雅安农商银行芦山支行为33个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授信,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展民营企业消费助农活动,引导民营企业以工会、党建、培训、团建等载体,组织开展“春季品茶”“夏季摘果”“秋季购菜”“冬季备年货”等主题活动,组织职工深入消费助农基地开展调研、学习、研学、交流等,积极购买农产品消费帮扶。
三是“联”利益共享发展。持续在利益联结“联”农、产业发展“带”农、集体经济‘益’农上下功夫。民企+国企,采取国有企业建基地,民营企业搞运营等方式,打造出禾茂田园、青衣芸谷等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公司+专业合社+农户形式,带动全县马蓝、黄柏等22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万亩。村级集体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或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带动绿茶、白茶种植,全县各类品种茶园达6.4万亩。创建省级“万企兴万村”典型企业1个,市级“万企兴万村”示范基地和实验项目2个。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村均纯收入突破38万元,连续三年排位全市第一。凤禾村、青龙场村等4个收入进入百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