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全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施“党建+乡贤”模式,深入挖掘本土乡贤资源,依托亲缘、地缘、血缘等优势,通过人才回巢、项目回归、文化回润等举措,引导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充分发挥“四新群体”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栽好“梧桐树”,引人才回巢。采集在外人才相关信息,通过个人申请、村组推荐、乡镇考察、组织报备的方式,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乡贤信息库。将45岁以下的返乡创业致富能手、大学生、退役军人和“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人才纳入信息库跟踪管理,动态更新,并依托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年择优吸收入党。注重做好“输血”工作,乡镇党委对青年人才党支部中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重点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向村“两委”班子、 农村后备力量等岗位流动,扩容村组干部“蓄水池”。目前全县登记入库乡贤97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34人,发展党员16名,29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或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搭好“黄金台”,引项目回归。探索乡镇党委联系服务乡贤制度,采取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片的模式,每名班子成员定点联系35名乡贤,每月跟踪一次民生事项、项目进度,每半年开展一次乡贤恳谈会。利用商会微信群等载体,搭建乡贤与乡贤之间、乡贤与村(社区)之间常态化交流沟通平台。发挥乡贤的资源和人脉优势,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抓手,采用“支部+合作社+乡贤”模式,积极对接乡贤项目资金,助力产业发展。目前已吸引41名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新注册成立猕猴桃种植、花卉苗木等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6家。
巧打“乡情牌”,引文化回润。成立乡贤理事会,引导和鼓励乡贤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倡树崇德向善和勤俭节约的新风尚。以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平台为载体,创设乡贤馆,讲好身边乡贤故事,扩大乡贤影响力和感召力。开展“新乡贤”评选活动,将资历深、有文化、有道德,对家乡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在群众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典型代表评选为“新乡贤”,并从中择优选聘一批进入乡贤理事会,主动参与乡村调解,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乡贤发挥“人头熟”“地头熟”优势,参与调解案件35件,成功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