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坚持把援藏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人才的主阵地,不断强化思想引导、跟踪管理和后勤保障,扎实做好援藏干部人才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突出思想先行,抓实教育引导。一是专题化教育强定力。分专题持续开展理想信念、群众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行四项教育活动,建立援藏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坚持每月例会、每季专题学习制度,深入开展“进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援藏干部践行好干部标准”专题讨论活动20余场次,切实锤炼党性、增强定力。二是经常化交流解困惑。建立派员单位“一把手”与援藏干部人才“1+1”结对帮带制度,坚持每周电话了解思想动态、定期进藏走访慰问,保持经常化沟通交流。市县组织部门在国庆州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召开援藏干部人才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困难、疏导心理诉求。三是典型化示范扬斗志。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两县援藏工作队编发60余期《工作简报》,持续刊载援藏干部人才所思所感所获;在《宜宾日报》、《宜宾党建》开辟“援藏先锋”专栏,及时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成功选树了连续两次援藏的教师吴德红、战胜病魔无悔援藏的医生刘春林等先进典型,有效激发了援藏干部人才心入藏区、倾情奉献的热情。
突出制度先导,坚持跟踪管理。一是建立齐抓共管、分工负责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对口支援藏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资金组、社会管理组、干部人才组和监督监察组,明确发改、财政、交通等23个市级部门职能职责,并将援藏办设为常设机构配备编制人员,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分工负责、协同推进援建工作。二是建立全程跟踪、从严管理机制。建立宜宾市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队,内设项目援建、医疗保健、后勤保障等工作小组,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工作学习、激励约束、考核监管等12项内控管理制度,实行工作队与挂职单位双重管理考核,编印《援藏工作手册》,推行量化经常化考核办法。三是健全重点培养、优先使用机制。建立援藏干部人才信息库,动态掌握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建立全程跟踪培养机制,将援藏干部人才优先纳入递进培养对象及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并优先晋升职称、优先提拔使用。目前,我市第二批80名援藏干部人才,已提拔重用42人、晋升职称19人。第三批援藏干部人才中,有51名已作为递进培养对象和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优先使用。
突出保障服务,强化关爱激励。一是强化经费保障。严格执行省委关于援藏干部人才津补贴、医疗、保险等待遇规定,落实年度补助经费共计271.4万元,其中市财政配套45.6万元。市财政每年划拨援藏工作队工作经费20万元、援藏干部人才体检慰问专项经费36万元,区县和市级部门同时向工作队支持近80万元工作经费。二是强化援建服务。坚持从规建、交通、医疗等行业遴选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宜宾市援建专家人才服务队”,为藏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提供人才支持;通过挂职锻炼、专项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接收了2批藏区干部人才到宜宾顶岗挂职,承办了雅江县2期78名优秀干部人才集中培训工作。三是强化人文关怀。坚持援藏干部人才定期健康体检、定期看望慰问制度,去年以来派员单位进藏慰问20余次,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30余万元。认真开展援藏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四个一”活动,利用节日期间走访慰问援藏干部人才家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就学、个人及老人就医等实际困难,让援藏干部人才安心扎根援藏、倾心助推发展。(宜宾市援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