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突出优势,以“要素保障、联谊交友、督导落实”为重点,不断优化珙县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为非公经济的发展“铺路架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引凤筑巢”。
一、以要素保障为引领,拓展非公经济发展空间。一是推动促进政策落实。出台《珙县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珙县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政策环境,牢牢把握护航企业发展关键点。二是构建资金保障体系。建立政策性贷款资金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帮助中小微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引导非公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县财政每年专项拨款2000万,大力推进非公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并积极争取中省市政策性扶持资金,全力推动非公企业转型升级。2017年,全县非公企业申请专利48件、验收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各1个,争取扶持资金3000万。三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与知名高校开展“人才智力战略”合作,积极推动“百名硕博进珙县”,通过项目引才、环境引才、优惠政策引才、价值引才等方式,不断引进服务企业紧缺专业人才,构建校地合作引才新模式。近年来,先后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400余人,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二、以联谊交友为纽带,搭建非公经济发展桥梁。一是搭建服务联系平台。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进企业、结对子、解难题、促发展”活动为载体,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制度,推动建立党委政府与非公企业定期座谈协商机制,定期召开县委主要领导参加的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通报全县非公经济运行情况,听取非公经济人士和基层商会意见建议。今年以来,72名领导干部与72户重点非公企业开展“一对一”结对认亲,共走访企业1104天,召开座谈会4次,收集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194个,已经解决165个,正在协调解决29个。二是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以“双找双联”活动为载体,积极组建珙县异地商会,建立县委县政府同珙县籍知名人士经常性联系机制,引导他们回乡创业。目前已成立珙县异地商会2个,吸引珙县籍知名人士返乡创业资金1.5亿元。三是搭建教育实践平台。积极组织非公企业家参加省市县组织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建立非公经济人士学习平台,实现非公经济企业家和二代接班人的培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在非公经济人士中大力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组织23户民营企业、5家商(协)会帮扶23个建卡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15个,帮扶贫困群众1万余人,捐助扶贫资金300余万元。
三、以监督落实为关键,夯实非公经济发展基础。一是建立问题责任清单。持续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成立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督查组,定期走访企业,建立问题清单,并对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单位领导和股室负责人进行两次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全县通报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定期研究机制。督查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听取专项报告,研究企业帮扶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对企业提出的有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在季度会议上集中研究,落实帮扶措施,制定帮扶方案,促进问题解决。三是强化督导考核。重点对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在联系企业工作中是否把该项工作摆上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是否定期走访调研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是否认真帮助企业查找存在的问题、是否尽心倾情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等问题进行督查,通过查看相关资料和走访相关企业,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进行通报。(珙县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