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商会作为新的经济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商会组织,对扩大地方影响,提高地方声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强大助力,正不断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对开展以商招商、归巢创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县着力在强化“组织领导、搭建平台、创新举措、服务企业”四个方面狠抓异地商会建设。
一、构建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长宁县异地商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制定加强异地商会建设的政策措施,协调异地商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工商联。县委统战部、县台办、县工商联等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异地商会的加快发展引资纳智、牵线搭桥;县发改、投促、经科、民政、财政、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要加强服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服务引导,强化搭建平台。一要强化与长宁籍创业人士之间的沟通交流。邀请长宁籍企业家回家乡参加重大活动,召开形式多样的恳谈会、通报会、联谊会,及时向他们传递长宁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信息,为他们了解情况、报效桑梓提供更多便利。二要推进长宁与各地的协作交流。发挥异地长宁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介长宁特产,传播家乡文化,引进紧缺的资源、科技、人才和项目,借助商会平台,积极宣传长宁,努力提升长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要引导在外长宁人回归发展。鼓励异地商会在长宁设立科技园区,组织会员企业抱团回归;鼓励在外长宁人返乡设立企业总部、投资基金、创投公司等,把先进技术、优秀人才、资源资本等引入长宁,进一步营造各地长宁人回归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县内外长宁籍创业人士互动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创新举措。一是强化对异地商会组织活动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工商联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帮助解决异地商会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强化家乡与异地商会信息的交流。政府把有关企业资料,投资项目等信息传递给异地商会,大力宣传长宁,加强“回归工程”建设,引导动员在外人士回乡投资兴业。三是强化政府部门对异地商会的服务。政府部门要通过异地商会这个平台,更好地服务在外经商办企业的长宁人。
四、加强指导联络,强化服务企业。一是要重视异地商会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主管部门+牵头部门+行业协会+异地商会的“双会”运行模式,推进协会、商会和异地商会的建设。二要积极指导异地商会开展工作,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要在商会内部着力营造一种“同舟共济、抱团发展”的良好风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维护好合法权益。三要通过商会组织积极引导在外长宁人诚信经营,创新创业,做精做强企业,“饮水思源、富而思进”,提高在外长宁人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要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方法,督促各地长宁商会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自律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求发展”的商会建设目标,打造一批影响力较大的异地长宁商会。(张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