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宜宾 > 正文
【宜宾】长宁县打造文化统战品牌引领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发展
http://www.sctyzx.gov.cn/  (2020-08-25 23:33:01)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到: 更多

近年来,宜宾市长宁县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打造文化统战品牌,引领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发展,不断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一、着力政治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一是构建文化统战顶层设计。长宁县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出台了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实施意见,建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机制,建立健全统战例会制度,每季度对统战工作的阶段性任务做出部署,随时听取统战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统战工作定期组织统战理论学习会,并针对“文化统战”品牌打造专题研究部署。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工作举措。建立了县委、人大、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员干部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按照“双月一恳谈、季度一活动、半年一走访”的要求,健全常态走访机制,县上建立了“一对一”领导干部挂包帮结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主动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心谈心、联谊交友;通过“党建+统战”,开展网格服务进社区,发挥社区基层统一战线作用,提供贴心服务。三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党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建党等主题,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全县有8个爱教基地全年开放,长宁县烈士陵园、余泽鸿纪念馆、梅硐镇余泽鸿烈士故居,每年参观受教育干部、群众5万人次以上。县档案馆大厅布展《长宁县红色文化暨民清档案图片展》,2016年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战史纪念馆(地处西部竹石林景区)竣工开馆;2017年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展陈《长宁革命斗争图片展》。2018年上半年,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地处梅硐镇泽鸿村)竣工开放。今年正在打造廉政教育馆,在这些教育基地,组织统战人士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在余泽鸿故居开辟了“重走红军路”体验活动,“穿红军服、喝红军茶、走红军路、唱红军歌、挑红军粮、参观红军故居、听红军故事、吃红军饭”的体验式学习模式,成为党性教育的“加油站”,不断放大“最美统战效应”。

二、着力阵地建设,打造文化品牌

一是文化教育阵地多元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由县委党校和“竹海大讲堂”宣讲《干部礼仪修养》等内容;融入中小学日常教育,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双河小学把《弟子规》《三字经》印成校本教材,作为入学教育、第二课堂等必学课程;洪谟小学举办洪谟文化校园艺术节、西城幼儿园开展《虫虫歌》传唱活动;融入基层党组织“传习苑”,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理论宣讲相结合,打造统战文化活动基地。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清河园传授家风家训和传统礼仪,被北京专家学者赞誉“小庭院,大道理”;融入长宁榜样选树,贯穿教育,全县有“中国好人”4人、“四川好人”20人、“宜宾好人”20人、“最美奋斗者”5人、“最美长宁人”40人。融入全民阅读宣传推广活动,龙头小坪村、长宁镇马村、硐底镇七坝村等依托农家书屋阵地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文化教育基地特色化着力扶持以清河园为代表的文化阵地,打造花滩镇传统婚俗文化基地、老翁镇孝道文化基地、双河镇孔孟文化基地、梅硐镇红色文化基地、三元乡车车灯文化基地、桃坪乡虫虫歌文化基地,梅白乡洪谟文化基地、竹海镇竹海酒文化基地等,每年开展民俗巡游、龙舟赛、文化下乡、川剧演出、文化讲坛、民俗汇演、读书会等,吸引统战人士参与传承传统文化活动中,延续乡村文脉。文化品牌活动实践化文化活动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浸润人心。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统战人士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统战人士座谈会、组织传统文化和非遗展演活动。如开展端午节赛龙舟品民俗活动,推出舞竹龙、跳竹舞、秀竹衣、品竹食、尝竹粽、绣香囊、扎艾狗、非遗节目展示等9项竹文化活动,组织统战人士积极参与活动,统战工作领域由“小统战”向“大统战”发展,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等多领域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推介展示统战文化。

三、着力选树标杆,凝聚发展动力

一是统战文乡贤“立文”化人。成立周洪谟研究会,加大发掘收集整理周洪谟等乡贤名流的生平、事迹及作品,已出版书籍《明代重臣周洪谟》《找回远逝的乡贤梁正麟》和《长宁县历史名人录》。培育当代文化统战乡贤,四川省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大桥、非遗传承人刘国书和文化贤达张玉龙等垂范乡邻,传递正能量。在全县现有乡贤中选取文化贤达、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参与挖掘、创作、传承传统文化,80岁的张玉龙先生积极传承“百忍家风”,获得四川省天府好家规提名,首届十佳戎州好家规等荣誉。连续25年承(协)办“谷雨听雨”文人雅集活动,让传统文化传承有根,乡贤文化传递有脉,核心价值观传播有力。

二是统战德乡贤“立德”感人。以培树身边“最美长宁人”“最美家庭”为重点,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引领示范作用。79岁教师易启武40多年如一日,支持公益设施建设、资助贫困学生,入选中国好人榜;原桃坪乡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孝忠,用平凡铸就忠诚,用清廉书写人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系脱贫攻坚重任,倒在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被追授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硐底镇司法所所长吴诗华扎根基层30余年,指导和参与各类矛盾纠纷调解600余起,被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并作为全市政法系统唯一代表、全省司法系统唯一个人代表在全省政法系统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主会场作报告,展示了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长宁儿女的优秀品质。三是统战富乡贤“立行”引人。社会新阶层人士联谊会开展向乡村学校捐钱捐物公益活动;国美酒业成立“企业爱心公益基金”,积极支持长宁县公益扶贫项目;全县涌现出如李秋卫带领200余名下岗职工落户马村种植中草药、王世云弃商回乡创办竹木加工厂、万登贵回乡创业等致富带头人。他们致富思源报效桑梓、富而思进回馈社会,以不同的形式支持家乡建设,以善行义举倡导文明乡风,用文明之光照亮长宁建设发展之路。

四、着力开放融合,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实施本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从2017年开始历经两年多时间,发动全县社会各界广泛挖掘、收集、整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文化资源,编撰出版《竹海竹韵》等9本《文化长宁》系列丛书和18本乡镇文化丛书,发放到学校、村(社区)、家庭,让广大群众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成为统战人士学习的“流动课堂”。本土创编的曲艺节目《幺妹出嫁》《竹宴》等,都蕴含着竹乡人民的生活情感,正是文化同源让广大统战人士更加热爱家乡并投身到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添砖加瓦,获得了归属感和幸福感。二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引进来”艺术创作采风活动。承办了首届海峡两岸摄影家走进长宁·蜀南竹海采风创作交流活动;承办了马拉松系列赛江山美途·2019国家森林城市马拉松系列赛——宜宾蜀南竹海站比赛;组织全县非遗项目参加四川省第七届国际非遗节,让非遗项目走出国门。

(张海玲、贺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