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暨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在稳增长、调结构、推创新、促融合上出实招、下真功,推动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末,全县市场主体总数28952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98.48%;全县“四上企业”共198户,其中民营企业179户,占比90.4%;“四上企业”用工共计19013人,其中民营企业用工14606人,占比76.82%……
厚植发展沃土 打造企业发展快车道
高县持续深化“政府保姆”“项目专员”服务制度,按“一企一档”“一企一服务”的标准,形成一个重点项目、一套服务专班,全程跟踪服务项目签约、落地、投产,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建设、招工用工等各种难题,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
去年,高县成功引进总投资30亿元的沪碳年产3万吨半导体用高端等静压石墨材料生产项目。项目签约后,高县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对工程目标任务每日调度、每日总结、每日清零,实现20天内完成40余万土石方挖填平衡,7天内完成28.5公里管线迁改,刷新了多个项目建设的“高县纪录”。
惠企服务“加码” 助企纾困释放新活力
为助力民营经济破难、减负、清障。去年,全县累计完成退税免税1.2亿元,帮助企业对上争取专精特新、贷款贴息等奖补资金5600余万元。除此之外,还积极组织开展四川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线上线下推广及金融、政策宣传活动;协调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67场,累计提供县内外就业岗位4.6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000余人;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开展“春雷”行动等活动,依法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高县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还设置有“纪企廉心站”,它发挥着政策落实监督权、宣传收集权、协调建议权、倾听企业呼声等作用,搭建起了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
为了更好地助力企业解难题、提信心、增后劲,高县成立了9个产业经济发展专班,配备328名经济网格员,为民营企业把脉问诊;229名“政府保姆”,常态化开展走访纾困、帮办代办等助企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同时,还联动各相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聚力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推行“最多跑一次”、并联审批等制度,实现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率达100%。
科技引领创新 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加大政策扶持、优化科技服务等系列举措,让各类主体在科技、金融、人才等平台支撑下大显身手,创新型企业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1家。
高县还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动力电池产业“1+6”和新能源汽车“1+2”产业生态圈布局,加快引进和培育“动力电池”相关产业,全面融入“电动宜宾”建设,让民营经济释放更多活力,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发展新篇。
(高县县委统战部、高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