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文化振兴,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把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支持民族特色文化建设与传承保护、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培训班、民族传统体育蹴球比赛活动等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文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立足筠连本土民族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特色元素,在巡司镇800米长街打造具有筠连27个民族文化特色和东南亚民族风情的“南丝绸之路不夜城”,实现民族文化、创意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网红”打卡地。将苗族大唢呐、苗绣、苗家迎宾礼仪、苗族芦笙舞、竹竿舞、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文化融入筠连文旅,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春节正月初一至元宵节,南丝绸之路不夜城接待游客量超100万,街区累计营业额突破700万。媒体曝光覆盖人群达2000万,并登上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晚间新闻》进行特别报道。抖音话题播放量近1000万,在宜宾市抖音热门景区排行榜中拿下第一名的好成绩。“五一”长假期间,南丝绸之路不夜城通过一系列缤纷多彩的节日活动,再次吸引了超高人气,来自宜宾、重庆、成都等地的周边游客纷至沓来,上演出万人空巷、灯火璀璨、热闹非凡的一幕。
支持民族特色文化建设与传承保护
新建民族文化长廊、花山文化广场等19个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场所,每年举办苗族花山节、端午苗场节、火把节等活动,促进全县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充分挖掘保护民族文化,整理出版《苗族民间歇后语》《苗族民歌》《筠连苗家情歌苗汉双语版翻译》《苗族芦笙曲谱》《唢呐曲谱》等书籍,有效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培训班,对苗文、苗彝歌曲、苗族芦笙舞、苗族刺绣、苗族大唢呐、芦笙吹奏等苗彝文化进行系统培训,传承发展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展示筠连民族文化特色,进一步提高筠连的知名度。从2005年开始至今,筠连县已经连续举办了16届少数民族文化培训班,培训人次超过了700余人,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筠连县已举办七届广场民族民间舞蹈大赛,为各族群众提供文艺展示平台,把民族民间广场舞办成有筠连特色的文化品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幸福感,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中小学校通过竹竿舞让全体师生体验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筠连县民族地区一直以来就有开展蹴球运动的传统,2014年筠连县成立全市第一支蹴球队,筠连蹴球队曾于2014年、2018年代表宜宾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随着时代的发展,蹴球运动在筠连面临着技术失传、传承困难等状况,通过举办蹴球联赛,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培养民族体育传承人,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增添新力量。
(筠连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