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播出节目《“一花二黄三白” 千年古镇飘香》以23分07秒聚焦翠屏区李庄古镇,一起畅游“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品味特色美食“一花二黄三白” 。
大口吃肉的豪迈、麻辣舒爽的酣畅,便是古镇最有名的“李庄白肉”。古镇大街,肉香四溢,满大街都闪亮着各家白肉的招牌!今年54岁的何卫东,是李庄有名的制作白肉师傅,他经营的饭店“何三白肉”位于李庄临近长江的一条热闹古街上。临近饭点,何师傅便领着徒弟沿街摆开阵仗,表演大刀片肉的绝活儿,一刀、一案、一块白肉,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白肉制作最考刀功,一片白肉长如筷子、宽如手掌,而厚度竟堪比书页、薄可透光。
李庄白肉也叫李庄刀功蒜泥白肉,它选料讲究,选用的是猪的上等肉,煮肉时的火候也要准,因为火猛易将猪肉煮过头,煮肉的水温保持在80℃左右最为适宜。2022年,李庄白肉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该项目的传承人,何卫东自己也在不断探索,始终追求李庄白肉的最优刀功和口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将一粒粒稻谷制作成一道美食,李庄人也有自己的心得。李庄黄粑是最受当地人欢迎的一道小吃之一,它是用红糖和本地大米、糯米混合,用良姜叶包裹蒸食。其味道清香柔软,食用方便,一直深受市民的喜爱。今年39岁的刘学芬在李庄古镇经营着自己的黄粑生意,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黄粑。
2015年,刘学芬继承了父母制作黄粑的技艺。刚开始创业时,刘学芬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打浆、磨米、熬糖,常常忙碌一天。过去,传统黄粑制作需要纯手工,包出来的黄粑大小不一,而且卖相不是很好看。于是,刘学芬采用倒模的方法改变了这一现状。经过多年发展,刘学芬成功实现了从个体作坊到工厂生产的转变。她依托本地优质糯米、红糖,配以传统技艺,辅以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将本地土特产黄粑推广到全国各地。
李庄的花生,以各种姓氏命名的招牌不少,其中,何老幺花生深受游客青睐,也是传承了百来年的老店。经营者名叫何焕祖,他家的花生只选用本地花生。李庄的土质肥厚,水质、气候特别适宜花生的生长,所以这里种植的花生颗粒均匀饱满、口感清甜。何焕祖严格按照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全套炕制技术,再加上多种独特配制的香料,做出的花生外表呈淡白色,剥壳去皮,粒粒仁白,酥脆爽口,盐味火功恰到好处。在花生的制作上,何焕祖沿袭了祖辈的技艺;在花生的口味上,何焕祖推陈出新,在总结父辈经验的同时,创新推出了酥脆可口,口味独特的蒜泥花生,非常受市场认可。
李庄美食可以用“一花二黄三白”来概括,目前李庄古镇有各类老字号店铺32家,年产值能够达到1400万元,2022年的客流量达到25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