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长宁县以“构筑大交通、建设大环线、服务大发展”理念,投入资金200余亿元,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于2022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坚持“交通+旅游”的模式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宁县公路总里程达293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145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194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内涉及宜威高速、宜叙高速、宜宾绕城高速三条高速,共7个出入站口。长宁县交通成功实现6个100%(镇镇通油路100%,村村通水泥路100%,撤并建制村通畅率100%,镇镇通公交100%,AAAA级以上景区通公交100%,“金通工程”建制村覆盖率100%),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交通先导保障。
路的通达,不仅是一条线的延伸,更是带来了一连串的复合效益,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长宁县旅游资源丰富,有5个AAA级、5个AAAA级旅游景区,17条线路以县城为中心贯穿县、乡主干道,将13个镇和5个AAAA级景区串连成线,交织成网,高品质推动沿线乡村、景区、产业“串珠成链”、聚合发展。
沿途皆有景,处处有风光。长宁县竹林资源丰富,绿竹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海,享有“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长裙竹荪之乡”等美誉,是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十佳生态旅游名县,四川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6月蜀南竹海新晋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长宁县因地制宜打造主题鲜明的旅游品牌路线,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绿色、路景交融”的原则,充分利用公路沿线乡镇地域特色、自然赋能,在G547黄金滩大桥至竹海镇段公路沿线两侧布局竹文化创意路灯、竹子主题景观小品展、竹文化创意休息区、路面彩化、骑行道等景观。实现路在景中、景在路上、融景入路,让“路途”变“旅途”。不仅提升了游客旅游体验满意度,也使沿途风景更具特色、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公路元素更加丰富。
以路为媒打造交旅融合特色项目。道路的增多、路面的拓宽、路况的改观、路旁的优化不仅装点了长宁,也带动了长宁的经济发展。长宁县坚持“以交塑旅”“以旅彰文”,围绕打造竹生态特色旅游目的地,推动交通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1488.14万人次,同比增长5.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98亿元,同比增长0.39%。依托风光秀美的旅游公路,高水平筹办了国家森林城市马拉松、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暨佛来山梨花节等节会赛事,丰富了旅游业态,促进了交旅融合发展。
结合景区旅游环线和乡村旅游公路,拓宽交旅融合业态,变“快进”为“慢游”,变“观赏”为“体验”。利用余泽鸿故居、双河古镇、七洞沟等红色资源、文化资源、山水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在实现全县13镇和AAAA级景区通公交车的基础上,实施既有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镇为节点、村(社区)和AAAA级景区为末端的全域公交网,开辟乡村客运线路14条,投入运行车辆86辆,实现了村村通客运全覆盖,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交通便利带来的游客流量源源不断转化成消费流量,让山货进城、电商进村更加顺畅,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下一步,长宁县将努力把公路打造成旅游路、景观路、致富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交旅深度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