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县,竹子不仅“好吃”也“好用”。在这里,竹子变成竹原纤维,再“千变万化”成众多低碳产品,应用于汽车内饰板、家居床垫、纺织品、航空材料等领域,为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在四川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已加工完成的竹原纤维材料堆放地整整齐齐,几天后,这批货物将运往江苏、浙江等地,加工制作成为床垫、沙发座垫、汽车座垫等家居生活用品。
“我们原材料主要是长宁本地产的楠竹和黄竹,如果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一年需要30万吨竹材。”长盛新材董事陈荣介绍,经过一年试运行,由林竹产业研究院研发的竹原纤维规模化生产成套关键设备去年底已在该企业正式投用。“公司主要和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宜宾市竹产业研究院等开展院企科技合作,推进竹原纤维产业化研究。”陈荣表示,长盛新材的规模化竹原纤维生产线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随时可以根据市场订单的需要调整生产量。“现在竹原纤维产品下游推广应用主要定位在床垫芯材和汽车内饰两个重点领域,客户群体包括全友家私、通用五菱、宜宾凯翼等企业。”
竹原纤维有何优势?陈荣解释,竹原纤维具有棉和涤纶纱的特性,不仅可以替代玻璃纤维、粘胶纤维、塑料等化学材料,更有绿色环保、原料可再生、低污染低能耗、可降解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纺纱、织布、非织造、无纺布等纺织行业。在四川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各种竹原纤维制品琳琅满目。陈荣表示,竹原纤维加工出来的产品不但绿色环保,比起竹雕、竹压板等初加工产品,附加值更高。追求更高的附加值,企业瞄准下一级市场,工厂旁边,两条板材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在长盛新材的版图里,下一步计划是要招引5至10家竹原纤维关联企业,打造产值50至100亿元以上竹纤维全链条产业。长宁县现有竹林73.1万亩,面积居宜宾第一、全省第五,年产竹材70万吨、竹笋10万吨,是世界竹种基因库、中国竹子之乡。2023年,长宁县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超110亿元,带动竹农人均收入超4000元,竹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