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宜宾市筠连县苗绣就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4 项传统美术保护名录。此后,筠连县锚定苗绣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目标,多管齐下,积极推动非遗苗绣技艺转化利用。
举办特色活动
筠连苗绣
以苗绣技艺为核心,融合彝族、回族等 27 个民族文化元素,结合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打造凸显筠连苗乡特色的“南丝绸之路不夜城”打卡地。将苗绣、苗家迎宾礼仪等民族文化融入筠连文旅活动,举办苗族花山节、端午苗场节、火把节、西部苗族大唢呐季、西部苗族鸥彩季等节庆文化活动,年均吸引川滇黔毗邻地区各族人民群众500余万人次,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人才培训
筠连花山节
梳理建立非遗传承人名册,成立跨区域苗族文化协会,常态化举办民族文化培训班;与高校合作建设系统化的苗绣特色课程体系、开展培训会,提升学生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为苗绣产业输送高素质人才。3月15日,联合宜宾学院在高坪苗族乡槐树村举办第二届长江社区文化活动案例暨社会工作创新项目“指尖匠心·苗绣新生”——筠连县苗绣传承与创新群众素质培训活动,邀请省级苗绣非遗传承人介绍并展示苗族服饰的制作技艺、技巧及基础针法。创新开设苗族刺绣、大唢呐等10余种传承课程,每周邀请省级苗绣非遗传承人在县内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展苗绣培训,年均开设1500余节课程,培养传承老师60余名。
擦亮苗绣品牌
筠连县高坪苗族乡槐树村苗绣赋能培训会
着力打造筠连苗绣文化“金字招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参加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国内外各类大型文化展览、民俗活动以及非遗展示活动,连续10年举办“苗岭新年”晚会,举办17期民族文化培训班。通过展示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举办苗族服饰文化主题讲座、开展苗族服饰走秀表演等形式,向观众展示苗族服饰文化魅力。建成川云民族服饰特色产业中心项目,以全县50余家苗绣服饰店为基础,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方式销售到周边省市、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全县苗族服饰产业年营业额达2000万,解决灵活就业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