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宜宾 > 正文
【宜宾】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文化根脉铸同心 文化瑰宝聚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http://www.sctyzx.gov.cn/  (2025-07-01 20:37:26)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近年来,珙县坚持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建宜居宜业和美幸福珙县”为主题,创新举措、丰富内涵,全面推动民族工作发展。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中,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打造了“三馆一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博物馆、三线建设博物馆和龙茶花海4A级景区)。

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2022年10月正式建成运营,展厅面积近1600平方米,珙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有省市县级非遗珙石雕、麦秆画、猪儿粑等101种各项民族非遗文化,展馆常态化开展参观、学习、交流、培训等各项宣传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基地已经接待游客、干部、中小学生及各类团队参观超10万余人。

馆内划分为特色展区和非遗技艺传习教室,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歌曲等内容,结合多媒体影像、互动体验系统等设备,集中展示了珙县非遗传承历史和非遗文化魅力。主题展厅内,通过沙盘投影,以苗族五次大迁徙、大融合的历史印迹,讲述了我们民族同胞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书写辉煌中国历史的历程;蜡染展厅,展示了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的文化根脉和艺术展品,蜡染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珙县蜡染历史绵长、工艺繁复、纹样质朴,在历史、美学、工艺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纹样展厅内,展示了在蜡染中象征着各族人民驱逐污浊、追求光明的太阳纹,展示了象征着民族团结、手足相亲的石榴纹,展示了象征着不屈不挠、攀援和生命力量的藤蔓纹。正是因为这些质朴的纹样,即便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蜡染依然延续千年而不绝,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非遗馆的传习教室,以“传习、传艺、传承”为重点,鼓励传习,创新传艺。自开馆以来,我们已进行10期蜡染培训、6期麦秆画培训,培训各族爱好群体500人次,让更多的人学习认识非遗,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文化认同,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作用,通过开展参观、学习、交流、培训等各项宣传教育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追忆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供稿:珙县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