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立足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着力推进人才入乡“新农人”培育集聚行动,聚焦“引育用”关键环节,通过政策驱动、平台搭建、精准分类、多元合作等方式,建强扎根乡村、服务产业的“新农人”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紧盯江安籍在外青年、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才等群体,着力推动人才“回流”。一是打好政策组合拳。整合人社、农业农村、金融等部门资源,研究出台包含一次性返乡创业补贴、农产品电商发展专项资金、专项信贷额度及贴息、“新农人贷”专项产品、产业用地优先保障等在内的“江雁归巢”政策包,降低创业成本,增强回乡吸引力。二是织密宣传推广网。精心制作“江安县在外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倡议书”等系列宣传手册,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江安发布”微信公众号、异地商会等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广。三是嵌入活动招引链。建立“项目搭台+人才唱戏”的联动招引机制,在对外招商推介会、农博会、返乡人才座谈会等重大活动中,专设“新农人”展区、发布人才需求、组织创业项目对接,今年已累计吸引50余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投身农业及相关产业。
精准识别乡村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和人才缺口,分层分类施策。一是针对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瓶颈,定向培养电商达人。优选一批具备技术、资金、项目等资源优势的返乡青年、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联动电商平台(如京东、淘宝、抖音等)及江安县电商产业园,开展短视频、直播带货实操性电商运营专项培训,并给予店铺开设、流量扶持等资源倾斜,累计培育本土电商销售能手60余名,有效提升晚熟柑桔、早茶、特色水产、酿酒高粱等特色产品知名度与网销量。今年6月以来,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723万元,同比增长27.8%。二是针对传统种植养殖技术升级需求,着力培植技术能手。以乡镇或产业带为单位,整合县乡170余名农技力量和60余名线上专家,围绕林下中药材栽培、生态生猪健康养殖、柑橘标准化管理等主推技术,开展技术咨询服务2000余次,并通过“田间课堂”“师傅带徒”“点单式培训”等形式,提升规模化经营主体技术应用能力,累计培育“懂技术、善经营”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名。三是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人才储备不足问题,聚焦孵化“领头雁”。通过“重点企业+、国企+、需求导向+、数字平台+、文旅融合+”培育新农人,同步遴选有发展潜力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通过项目对接、导师辅导、金融扶持“三位一体”精准扶持,推动其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今年成功孵化10家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创新机制,深化政企校合作,拓宽人才输送渠道。一是推行“人才共育+就地留用”。深化与宜宾学院、江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宜高校和本地学校的合作,围绕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方向开设实用课程。建立“县统筹+校企对接+乡村实习”机制,在重点产业村、龙头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明确实习生活补贴、安全保障、优秀实习生留任奖励等政策,已吸引200余名本地高校(职校)生深入乡村实践,其中30余人毕业后选择留在乡村发展。二是推行“企智下乡+带岗实践”。实施“企业联村·智力赋能”行动,组织县属涉农国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规模化农业园区等,面向“新农人”群体专门设立技术服务、品控管理、市场拓展等实践岗位,提供带岗培训机会。三是推行“柔性引才+揭榜挂帅”。推行技术入股、项目合作、兼职顾问等方式,柔性引聚20余名科技、管理领域专业人才扎根乡村,充实“新农人”队伍专业力量。同时,聚焦产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营销策划等核心环节,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并逐项解决,成功推动4个项目入选市级人才入乡“新农人”项目库,有力促进了产业技术迭代升级。
(江安县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