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要闻动态 > 正文
四川推进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
http://www.sctyzx.gov.cn/  (2014-04-30 10:27:00)  来源:综合《四川日报》等
分享到: 更多

      2010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斥巨资强劲推进大小凉山彝区实施了综合扶贫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46亿元,建成彝家新寨1012个,惠及8.6万户40余万彝区群众。为了继续解决大小凉山彝区突出民生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四川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了《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从2014年到2020年,在大小凉山彝区强化“十项扶贫工程”,努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好班子”,实现“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群众收入显著增长、村容村貌显著变化、现代文明显著进步、社会管理显著加强”;确保大小凉山彝区贫困户增收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2个以上百分点,到2020年大小凉山彝区与全省同步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夯实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其中,2014年,“十项扶贫工程”计划投资37.97亿元,实施57项建设任务。
      一是彝家新寨建设工程。加快解决10余万户群众住房困难和227个村极度贫困问题。每年建设彝家新寨200个以上,促进彝区群众居住条件全面改善、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4年,建设彝家新寨247个、住房21197户。   
      二是乡村道路畅通和大交通建设工程。全力实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3年—2015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推进方案》,加大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力度,加快建设农村公路,着力解决4个乡193个村不通公路等问题,新改建4800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790公里。2014年,建设通乡油路150公里、通村公路1300公里,新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公路300公里。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着力解决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严重、水利工程少、渠系配套差、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等问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2014年,新建整治小微型水利设施1700处,解决15.7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学生求学难、辍学率高,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实现“法定条件应该读书的必须读书、该读完的必须读完、读书过程中就能看到就业希望”基本目标。2014年,相关方签订《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书》,减免10.1万人学前教育保教费,为边远乡镇农村教师建设周转宿舍5.13万平方米。
      五是职业技术培训工程。鼓励彝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推动初中、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参加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比照我省藏区“9+3”免费教育政策实行大小凉山彝区免费职业教育,组织5000名彝区中职学生到内地就读,其余在市(州)内中职学校就读。
      六是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着力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良种换代率低、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发展具有当地特色、能够直接带动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2014年,实施良种补贴180万亩,新建核桃基地15万亩。
      七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工程。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重点解决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产业规模小、农民组织化水平低、现代农业发展落后等问题。2014年,按每个奖补8万元、50万元标准,分别建设家庭农牧场50个、规范性农民合作社26个。
  八是产业发展服务工程。引进、培育、创办一批龙头企业,着力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2014年,组织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2015年启动实施。以贷款贴息方式扶持一批苦荞麦、蔬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九是卫生健康改善工程。确保大小凉山彝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以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014年,实施36个村农村环境卫生提升工程,建设村卫生室190个。
  十是现代文明普及工程。以文明社会为发展目标,引导彝族群众摒弃传统陈旧观念和陋习,大力治理“有偿婚姻、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社会问题。通过配送“四件套”,实施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二选一”等多种途径和举措,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普及彝区现代文明。2014年,把解决突出社会问题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安装57840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解决290个不通电农村小学学生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