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5年(佛历2559年)初秋,来自九州乐土的佛教界高僧和学界文化学者,在“中华文化与佛教”主题引导下,齐聚历史名城、中华福地——四川成都,共同开启文化交流互鉴的帷幕。期间,我们聆听了各级领导的谆谆教示,领略了名家大师的精彩演讲,参与了精彩纷呈的交流研讨,见证了四川藏语佛学院开工奠基的历史时刻。我们诚心致意,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领导莅会致贺,中国佛教协会悉心指导。我们由衷感谢,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四川省佛教协会、四川藏语佛学院、四川省中华文化学院、康巴卫视为我们精心创造的宝贵机缘、辛勤搭建的融通平台。
回顾历史,佛教自传入中国,就不断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会通融合,不断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产生深刻影响,进而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中国成为佛教北传的中心。我们一致认为,中华文化的浸润滋养,成长了独特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发展繁荣中华文化的重要积极因素。
放眼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需要文化自信。我们一致认为,中国佛教界应肩负起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掘和汲取佛教思想、教规教义的正能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为此,我们形成如下共识:
1. 坚持佛教弘传的中国化方向
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佛教,用中华文化浸润佛教,对佛教思想、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使佛教教职人员更好地闻思修、讲辩写、严持戒,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坚持不懈提高佛教法治化水平
主动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 坚持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
继承弘扬爱国爱教光荣传统,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扬善抑恶、热爱和平,扶贫济苦、平等宽容,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4. 坚持与时俱进开放包容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开展广泛的交流互鉴。精进学修,提高宗教学识,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做到眼界宽广,胸襟开阔,不断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
愿一切高僧大德、善知识者,咸同此心,信行合一。
“中华文化与佛教”研讨会
全体参会人员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