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贡井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123”工作法,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
一、紧扣一条主线,强化创建认识
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自觉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在全局性、战略性位置谋划部署、统筹推动,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中心工作同部署、相融合、共推进的良好创建格局。
二、整合两大渠道,营造创建氛围
一是利用线上融媒资源,共画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积极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有效途径,推动线上宣传教育常态化。依托“贡井融媒”“同心贡井”微信公众号等刊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知识,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同时,借助省市区各类网站媒体等平台发布本区民族团结进步文章,积极讲好民族团结进步贡井故事。二是扩大线下宣传外延,形成全民参与良好氛围。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宣传、设点集中宣传、走访入户宣传、融入民族非遗文化宣传等形式,在全区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文艺演出中设置有奖知识问答、发放宣传品等环节,使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三个聚焦,延伸创建触角
一是聚焦共建共享,发挥“石榴籽”效应。以筱溪街道为主体,创新探索“1164”民族团结服务模式(即:成立一个支部、搭建一个平台、完善六项举措、狠抓四色服务),通过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开展民主小微协商等精准对接各族群众需求,发挥驻地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等作用,在竭力办好各族群众家门口的事的同时,引导各族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以“石榴籽”效应助推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二是聚焦共居共学,共育“石榴籽”成长。整合全区教育资源,通过彝区“9+3”学生、异地少数民族学生与本地学生实行混班混住,开展主题教育、师生结对日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德育工作、家校工作相结合,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价值的认同。引导发挥众圆公益助学中心等社会公益组织作用,累计资助各族困难学生300余名,共同守护小“石榴籽”成长之路。三是聚焦共事共乐,厚植民族“石榴情”。以志愿服务作为增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之一,全区各级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10余支,开展同心义诊、慰问帮扶、送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近40次,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慰问帮扶困难群众100余人次。开展“送岗下乡、迎才上岗”系列招聘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500余个本地岗位以及政策咨询、创业就业指导等服务,让各族群众在共事中创造劳动价值,享受生活快乐,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自贡市贡井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