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自贡 > 正文
【自贡】自流井区:“民自合作”协同推进民生服务的三维实践
http://www.sctyzx.gov.cn/  (2025-02-25 22:49:08)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近年来,自流井区以制度创新破题、机制变革开路,探索形成以民革自贡市委会为战略支点、自流井区为实践载体的“民自合作”协同工程,将民主党派专业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民生服务要素的精准匹配和动态调配,致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服务模块。

一、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品牌势能—价值共振”项目合作机制。以“亮眼护瞳”和“送教下乡”两个品牌建设为重要支撑,联动区教体局、区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通过“项目集成化+资源集约化+流程标准化”三化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2024年,统筹20所中小学及3家养老机构资源,完成超万人次近视筛查,举办10场跨领域(校园-医院-社区)近视防控科普活动,惠及城乡学生及老年群体2万余人次;依托20个城乡学校共同体平台,组织民革党员中的名师团队,对3所农村学校开展教育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

“供需清单—资源图谱”精准对接机制。精准“把脉”,对接发展大势。针对自流井改革发展重难点,组织民革党员“直奔问题去”开展调研,聚焦“工业强市”、转型升级等课题,《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把握银发经济发展契机》等10余篇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有力助推老城复兴;精准“问诊”,对接民生福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群众关切,构建统战部与民革基层委的民情民意发掘、反馈和评价机制。形成提案建议44件,遴选上报社情民意54篇,其中《关于保障规培生权益的建议》等11篇获省政协采用。

二、打造多层次人才梯队,激发服务动能

“筑巢引凤”共建县域人才“磁力场”。立足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实施“候鸟型专家工作室”柔性引智工程,构建产才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1+N”专家领衔机制(即1名行业领军人才带培N名本土技术骨干),在眼健康智能防控、盐文化传承创新、彩灯工艺数字化、扎染非遗产业化等8大特色领域组建攻关团队,共引进培育50余名掌握核心工艺的“新匠人”,形成“引进一个专家-培养一支团队-壮大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梧桐深耕”构筑智力资本“生态圈”。以“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为核心,构建“双链赋能-双轨成长”人才发展体系,实施“双导师制”成长加速计划。通过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配备党政领导作为政治导师、党派专家作为专业导师,形成涵盖政策解读、技术攻关、项目运作等领域的复合型培养矩阵。五年来累计选派党员赴省市区县三级部门、重点企业及乡镇开展12人次专项挂职,组织80余人次参与中央、省社院等各级培训,形成党员能力提升与产业发展融合的闭环生态。

三、架构专业化服务枢纽,夯实民生根基

从挂牌到扎根,名师领航辐射提质。依托“同心名师”工作室,汇聚盐文化研究专家、非遗传承人等23名领军人才,构建“学术研究-技艺传习-产业赋能”三位一体发展体系,为自流井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注入新动能。通过实施“名师领航计划”,党员王生力领衔组建彩灯研发中心,推动自贡灯会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党员曹东琼创新“非遗传承人+精品工坊+研学基地+数字营销”模式,建成3个非遗工坊和蜀颉扎染数字展厅,实现文旅产业升级与非遗技艺传承双轮驱动。

从进驻到融合,智汇一线护航发展。立足民革三农与法治专业优势,组建“同心法律服务团”进驻自流井,打造“法治体检+合规辅导+纠纷调解”全链条服务,累计为32家企业建立法律健康档案。民革法制支部、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支部、自流井区三支部联合自流井区五星街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探索新型基层养老服务体系,惠及老年群体逾万人次,推动营商环境 与基层治理效能双提升。

(自流井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