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资阳 > 正文
【资阳】画好党外人才“同心圆”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5-10 15:35:47)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发挥商会资源。圆满承办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邀请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作主题演讲,促成签约项目20个、投资金额92.2亿元。开展“异地商会会长和知名企业家资阳行”等活动,依托异地商会建设人才工作联络站6个。助力实施“凤栖资阳”民企引才计划,编制《现代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已收集28家企业200余项需求计划,依托公开引才、“蓉漂人才荟”等平台引进紧缺专业人才120余名。

“党外人才队伍,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从在各级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担任实职干部,到搭建各种挂职锻炼平台,资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为资阳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抓思想建设,夯实政治引领力

党外代表人士,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努力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保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近年来,资阳市委统战部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党外人士工作全过程,以庆祝建党100周年等为契机,深化思想政治引领,画好“同心圆”。

组织保障有力度。将人才工作作为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定期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出台《关于做好全市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意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中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办法》《关于完善同党外代表人士谈心交流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健全完善信息互通、联谊交友等规章制度,推动26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与52名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

思想引领有温度。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各项政策。落实8个方面措施支持各民主党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积极举办“同心向党文艺作品征集”、首届“红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作品大赛,精心制作“致敬祖国·同心同行”短视频等,积极开展有影响力调研文章评选。创办“资阳统战”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全市党外人才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广泛凝聚了思想共识、汇集了人心力量。

抓制度保障,强化人才支撑力

加强与党外人才较集中的单位横向联动,与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国企统战等联系协调机制。

开展摸底调研。全面掌握党外代表人士底数,分类建立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七类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为精准服务党外人士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有针对性开展思想引导、培训培养、激励作为等工作。

深化人才培训。依托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阵地,成立全省首家民营企业党校、民营企业家培训学院,开办“民营企业之家”,定期举办全市党外干部培训班、全市统一战线专题培训、国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专题培训以及统一战线“同心筑梦”干部论坛、“民营企业家大讲堂”等,年参与人数500余人次。26名统战成员获首批“资阳俊才卡”,12名党派成员受聘为市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2户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企业成功创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名民营经济人士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百强优秀企业家。

注重政治安排。出台《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资阳市民营企业家梯队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党外干部培养阶梯计划》等制度文件,注重发现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为党的建设事业储备丰富的党外人才。目前,市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代表134名,占比35.6%;市政协委员214名,占比60.1%。8名党外人士担任全市营商环境监督员,15名党外人士担任市政府督学、市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等特约人员。

抓载体建设,增强人才承载力

坚持以载体建设为支撑,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力量,为党外优秀人才提供才华施展的大舞台。

拓展平台资源。创建“中国牙谷·新联汇”、雁江区马鞍社区社会组织“众享空间”、安岳县新乡贤返乡创业基地3个省级实践创新基地,成功争取陈毅故里被命名为省级“党外知识分子学习教育基地”“留学报国学习教育基地”,资阳高新区被命名为省级“留学报国创新创业基地”。支持中车资阳机车公司等国企建成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室、党外专家技能工作室8个,为党外知识分子主持参与的创新成果落地应用提供支持。

用活侨务资源。精心组织参加“海科会”“海科杯”等高层次海外人才招引活动,促成引进项目合作3个、海外高层次人才28名。积极开展成都港澳台侨企业家资阳行、“一带一路”华商峰会侨商资阳行等活动,建成省级“川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依托与侨资企业资阳市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共建的“侨智园”,开展与海外高新科技人才交流。促成“海峡两岸记者川渝行”联合采访团、海外华文媒体四川行采访团走进资阳,人民日报、CCTV-4等20余家海内外媒体平台深度宣传。

抓作用发挥,提升服务贡献力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沟通感情、联络友谊、凝聚人心的独特优势,最大范围把各方面党外人士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建功于党的各项事业中。

助力精准扶贫。持续推进各民主党派对口帮扶工作,引进脱贫项目12个,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活动,支持88个企业(商会)帮扶110个村,累计实施帮扶项目254个、投入帮扶资金9677万元。发动市知联会、新联会开展“乡村‘新’发现”公益直播,推介“资味”农特产品,开播3场累计带货近百万元。九三学社资阳市委会、农工党资阳市总支分别获九三学社中央、农工党中央“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2名党派成员获民主党派中央“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服务区域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知联会等与成渝有关城市签订24个战略合作协议,交流互访、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形成常态,组织开展联合培训20余次。实施“同心有爱”工程,建立“同心·教育服务团”等志愿服务团队,搭建“博爱·牵手”基金、游心伙伴助学等平台,惠及群众40余万人次。国网电力资阳公司“红细胞+统战”工作品牌,荣获“全国‘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

积极建言献策。印发《关于支持民主党派发挥特色优势开展重点考察调研工作方案》,支持民主党派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围绕资阳市高等教育资源现状和发展等方面开展为期五年的深度调研。注重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召开建言献策及专题协商座谈会和其他协商座谈会50余场次,形成高质量意见建议420余条,《关于以成渝中部“十字”区域崛起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等建言资政成果被吸纳为市委、市政府决策。连续4年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我为资阳发展献一策”活动,《关于打造中国牙谷医养名片的建议》等30余项高质量建议在实践中得到转化运用。

资阳在对党外人才队伍的持续“选、育、管、用”中,画好了党外人才的“同心圆”,更激活了党外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资阳市委统战部 胡佳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