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针对对口帮扶藏区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财政有限,渠道单一,力量相对单薄等问题,拓展思路、创新方式,大胆整合社会民间资源,统筹多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运用众筹模式,构建精准扶贫和对口援助的良性生态圈和多元资助链,“众筹”模式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帮扶渠道更加畅通、帮扶机制更加长效、帮扶成效更加明显。
——“众筹”帮扶的政治考量
在新一轮对口帮扶藏区工作中,锦江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用“绣花功夫”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号召,深入践行东明书记“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坚持问题导向、拓宽帮扶渠道的工作部署,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对口帮扶藏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列为“一把手”工程,积极担当助推藏区跨越发展、长治久安、同奔小康的时代责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突出“脱贫不返贫,增收可持续”帮扶标准,坚持“政府资金促民生、社会资金促发展、产业培育促增收、智力资源促治理”推进策略,通过政府援建、社会帮扶、市场参与汇聚“三位一体”强大合力,倾力帮扶甘孜州炉霍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推进了“飞地经济”产业扶贫模式、构建全域资源“共享”平台等一系列成效明显的新路径、新载体,今年又创新引入“众筹”理念,开展“格桑花开·锦绣炉霍”携手同行行动,动员和组织区内全体街道、主要部门、重点行业、品牌社团、龙头企业、爱心家庭六大主体共同投入援藏扶贫工作,依托“轻松筹”、“善道筹”搭建“众筹”帮扶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和供需匹配体系,有效构建起常态化、多元化、全域化大扶贫格局,为炉霍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持。今年7月,东明书记赴甘孜州考察时,对锦江区对口援建炉霍项目给予肯定。
——“众筹”帮扶的推进路径
一是街道挂钩结对。锦江16个街道与炉霍县16个乡镇建立“一对一”互联互通机制,主要聚焦乡镇脱贫攻坚主体责任需求,从集体经济发展、贫困家庭增收、基层党建示范、文明风尚引导、乡村自治管理、村容村貌美化等6个方面开展精准帮扶。
二是部门携手结对。商务、旅游、交通等17个主要部门分别编制专项支援规划,主要聚焦结对部门的脱贫工作职能需求,从脱贫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实施、援助项目监管、扶贫资源对接、业务能力指导、技能人才培养等6个方面开展精准帮扶。
三是行业牵引结对。教育、卫生、民政等8个重点系统指导学校、医院、馆所等行业单位与炉霍县相关公共服务机构签订引领发展协议,主要聚焦专业技能发展需求,从业务能力提升、设施设备援助、岗位人才培训、工作平台共用、行业资源共享、等级达标创建等6个方面开展精准帮扶。
四是企业定点结对。以开展“万企帮万村”、“锦江民营企业炉霍行”为契机,组织区内68个重点企业对炉霍县68个贫困村进行实地考察后,共同拟定企业助推“美丽新村”建设方案,主要聚焦贫困村增产致富需求,从集体经济培育、贫困家庭增收、贫困人口就业、乡村环境改善、技能人才实训、爱心慈善捐助等6个方面开展精准帮扶。
五是社团互动结对。发挥社会组织创新优势,组织区内行业协会、公益机构、社区组织等8个品牌社团,指导炉霍县编制社区自治、社会组织培育、群众团体发展等3类纲要,主要聚焦社会治理创新需求,从社会组织培育、智力人才交流、爱心项目开发、帮困模式嫁接、扶贫资源链接、援助服务承接等6个方面开展精准帮扶。
六是家庭爱心结对。瞄准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这个扶贫终端,通过“多帮一”或“一帮一”方式,组织辖区爱心家庭与炉霍县1229个贫困户结对认亲,主要聚焦贫困家庭自我发展需求,从生活困难资助、安居环境改善、贫寒学子成才、贫困群众就医、困难老人关爱、孤残群体扶助等6个方面开展精准帮扶。
——“众筹”帮扶的实践成效
一是运用“众筹”加大资金援助力度。在保证1.33余亿元财政援藏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区级街道、部门新增筹资600余万元,并通过社会募集440余万元公益资金为32个贫困户、270余名贫困学生实施危房改造、助学解困等特殊救助。积极为炉霍县搭建特色产业招商平台和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招引企业项目到炉霍投资2.2亿元,增强了炉霍县现代农牧业、高原旅游业的资源开发。针对炉霍县俄色茶产业发展困境,锦江区引导区属国有企业和社会资金共同成立“雪域圣洁贸易公司”,撬动700万元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市场开拓,实现了扭亏为盈。
二是运用“众筹”扩大智力支持范畴。在每年为炉霍县系统开展党政干部、专业人员和就业技能培训1100余人次的基础上,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界精英人士等成立藏区扶贫攻坚“智囊团”,定期开展考察调研、论证评审、分析研判;邀请省农科院土肥专家、“318”旅游集团运营管理高层、三圣花乡“红砂餐饮协会”企业家团队等赴炉霍县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特色产业发展;开展“锦江名师名医传道讲学”活动,赴藏送教、送医、送技、送艺890余人次,辐射服务炉霍县干部群众9500余人次。
三是运用“众筹”增强援建项目效益。在项目援建中众筹社会资源参与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增强了对口帮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口帮扶中建立特色产业发展激励机制,扶持企业建成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收益和务工增收,辐射带动58户贫困户提前脱贫;在援建炉霍县妇幼保健院项目中,通过行业结对发动区内医疗联合体投入600余万元资金进行项目后期设备配置和技术帮扶,尽快提高了当地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惠及藏区群众3260余人。
四是运用“众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帮助炉霍县实施新型社区建设、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大调解”体系建设、网格化管理城乡全覆盖等基础上,通过实施炉霍县秋日河整治、绿色景观长廊、晏尔龙旅游新村等一批援藏项目,引领藏区增强城市人居理念、生态修复理念、村产融合发展理念,建设好环境,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特别是在炉霍县援建康北地区首个殡仪馆,推动藏区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建立社会治理远程互动帮扶机制,有效链接锦江区社区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等社会治理资源,多种途径推进炉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锦江区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