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宏,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蝴蝶画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泸州蝴蝶画非遗体验基地负责人、纳溪区新联会会员。
执爱于蝶,开启蝶舞人生
从曾祖父开始,王世宏家里开始做蝶画,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作为第四代传人,曾将蝶画作为业余爱好的王世宏没想到,有一天,他的业余爱好会变成事业。
王世宏自儿时起,就跟着父亲学蝶画。但父亲认为,读书最重要,蝶画只能作为业余爱好,不允许他在画画上投入太多精力,那时,王世宏每逢课余时间,就在书本上偷着画。
“更别说后来我辞职出来专门做蝶画了,父亲都是坚决反对的。”然而,王世宏仍决定“叛逆”一把。2002年,已过30岁的王世宏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国企工作,下定决心要将家族手艺蝴蝶画发扬光大。
追梦于蝶,造就文化名片
2006年,王世宏的蝶画事业因一场博览会发生改变。“我在成都参加了中国西部国际工艺品、礼品、收藏品博览会,得了金奖,一副山水蝴蝶画卖了上千元,让我一下有了信心。”王世宏介绍,博览会上签下的几笔订单,让蝶画事业有了起色。2014年,王世宏在泸州市纳溪区成立泸州市世宏蝶艺文化有限公司,现已成加工、精品制作、销售为一体的链条式基地,每年利润数十万元。
王世宏制作蝴蝶画,主要以创作、传承、推广为主,同时也开发了很多旅游纪念品,以及精品蝴蝶画的研学体验。泸州蝴蝶画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先后荣获了国家、省市级的奖项,以及省内外媒体的报道,还被评为了城市文化名片,四川省终身学习品牌。王世宏被评为泸州市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云溪工匠”等称号。
传承于蝶,“折翼天使”添翼
随着订单日渐增多,王世宏开始觉得,一个人忙不过来。公司成立后的王世宏开始琢磨:“除了自己向市场推广,还有什么办法推广蝶画?”“不如,让更多人学会蝶画。”一个念头在王世宏脑中闪现。于是,王世宏决定颠覆过去“内传不外传”的传承模式,在2017年主动找上了泸州市残联人联合会,收了30名聋哑孩子当第一批学生。
2017年,王世宏便开始与泸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纳溪区特殊教育学校合作,不定期开展蝴蝶画公益课堂,传授残疾儿童蝴蝶画制作手艺培训,并且为不便前往学习的孩子们专门开通了线上课堂。截至目前,就已开展了线上公益课堂20余次,线下公益课堂30余次,受益人数达1000余人次。
此外,王世宏还积极把“泸州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建立示范基地和培养人才队伍为抓手,改变过去的师徒相授的传承模式,先后举办蝴蝶画制作技艺培训班40余场次,参培人员达2000余人次,形成“传承非遗文化+促进居家灵活就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探索建立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就业空间,让更多的留守妇女、失地农民、残疾人、贫困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增收,使50余个困难家庭解决了生活问题。
“新文艺群体深知人民需要什么,我们要主动扛起服务社会的责任,让蝴蝶画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更好地服务人民、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到真正担起‘新文艺群体’这个称号的分量。”谈及将蝴蝶画推向市场的初心,王世宏坚定而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