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秦渊,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民进四川省委常委、巴中市委主委,巴中市政协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委员。创作了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周永开》、大型话剧《滴灌》、大型民俗音画《下里巴人》、大型民族歌舞《巴山恋歌》、大型民俗歌舞《巴河春秋》等,先后获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最高政府奖“群星奖”、中国曲艺最高专业大奖“牡丹奖”等40多个国家级、省级大奖。
2022年9月1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由四川省选送的曲艺作品四川扬琴《蜀道》脱颖而出,斩获“群星奖”,而这件作品的词作者正是秦渊。作为土生土长的巴中人,秦渊在1990年参加工作后便开始文艺创作,至今已有了300多件文艺作品。
在《蜀道》前,秦渊曾凭《开学第一天》等4件作品拿下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最高政府奖“群星奖”。时隔多年,再获“群星奖”,秦渊依然难掩激动。
这件作品以千古名篇《蜀道难》为切入点,通过诗人李白和现代巴女两个人物的跨时空对话,传唱出从“蜀道难”到“蜀道畅”,从“蜀道穷”到“蜀道富”的古今巨变。这件作品一出,就受到好评,著名曲艺家常祥霖评价:“很有登山情满山,临海情溢海的感觉,音乐旋律的如泣如诉,男女唱腔的回肠荡气,无不在斜风细雨的润泽下感受祖国物换星移的强盛,感受伟大时代万物葱茏的美丽!”
2002年,秦渊第一次到位于巴中市通江县的王坪烈士陵园时,在7800多名红军英烈的集墓前创作了诗歌《活着》。“我想到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年轻,他们也需爹娘的疼,也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们为了老百姓的翻身解放,却流血牺牲,静静地躺在这里。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不知道他们的名,只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工农红军。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我一个人坐在烈士墓前,流着眼泪在烟盒的锡箔纸上写下了《活着》。”
2015年下半年,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曲协与巴中市联合启动创作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秦渊担任编剧。《望红台》是一部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背景的大型历史曲艺剧。秦渊说,自己笔下的望红台,是南江县光雾山川陕交界处,也就是蜀门秦关处,被人们称为“台上”。当年人们就是在这里望红军、盼亲人。秦渊从小生长在这里,没少听战争年代军民鱼水情的故事,“这份历史和情谊,应该被铭记。”
2021年7月,由秦渊编剧的大型四川曲艺剧《周永开》首演。秦渊在周永开的人生历程中,选择了几个重要且具有代表意义的点,然后通过破阵式结构并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将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的人生经历完美呈现了出来。
尽管已经在城市生活,秦渊却坦言自己的根却从未离开过长满麦子的土地。在他眼中,匍匐于广阔原野,用笔写作田野上的歌谣,才是最烂漫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