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民族宗教 > 正文
【凉山】盐源县:同心浇灌民族团结花
http://www.sctyzx.gov.cn/  (2020-06-05 11:46:21)  来源:四川在线
分享到: 更多

盐源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南部,有彝、汉、蒙、藏等14种常住民族,总人口38.7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14万,占62.29%,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近年来,盐源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着眼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体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县呈现出政治安定、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抓机制重保障,促进示范创建工作责任落实

 

按照《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精神及省州深化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工作部署,及时充实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亲自抓、负总责。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组、县直单位组和基层工作组4个具体工作机构,明确组织机构具体职责,并由30名县级领导分别牵头负责一个乡镇的示范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每年组织召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会,统一安排部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重要时间节点分类、分片区调研指导,适时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把各乡镇、各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内容。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层层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县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推进会

 

抓统筹优方案,确保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摆上县委、县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各单位、各乡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各乡镇及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创建工作方案,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优化。层层组织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会,与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确保了工作开展有序、推进有力。

民族团结和睦大家庭

 

抓宣传强引领,营造示范创建工作浓厚氛围

 

把“火把节”当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在广场、街道、学校等公共场合,以展板、标语、横幅、歌舞表演、现场会、图片展示、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LED屏滚动显示标语等方式,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看盐源”微信公众号、县电视台、《泸沽湖》杂志等媒介,全面宣传“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两个共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和谐新盐源”主题演讲、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示范创建活动中来。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理论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学习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各单位普法宣传、县委党校(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统战成员政策理论专题培训班的重要内容。2019年以来,累计组织大型宣传8次、推送各类文章200余篇,免费赠阅民族知识类刊物1万余份。

开展民族团结知识政策宣讲

 

抓示范促“八进”,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景区、进寺庙、进医院“八进”工作。县创建办分类制定详细的创建活动进度安排、目标要求。各乡镇、各部门把本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四好”创建结合起来,深化示范引领,推动各项工作部署有力、落实到位。盐源县先后创建省级示范乡镇1个、州级示范机关9个、示范社区1个、示范乡镇8个、示范学校3个、示范村寨1个,县级示范机关21个、示范乡镇25个、示范学校10个、示范企业3个、示范社区2个、示范村34个、示范寺庙4个。勇救保定市落水母子牺牲的彝族青年高阿峰被评为“2017年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勇救落水群众的李立鹏、沙轩、李耀轩等3名彝族青年被评委“感动凉山十大人物”,在全县形成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个人、示范点、示范带,有力推进了示范创建工作。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县人民医院各族医护人员不畏艰险、不辞辛劳,成功治愈全州首例患者,展示了盐源、凉山各族人民的团结友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盐源县泸沽湖举行

 

抓特色塑亮点,增强创建工作群众参与度

 

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教育激励广大各族干部群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助阵打赢脱贫攻坚硬战。建立盐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民族传统文化数据库,抓好民族服饰、晚清刺绣、民族饮食、民族乐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举办民族传统节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以民族传统节日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开展传承人骨干培训。实行文化馆、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加强对盐源县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特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基调。以泸沽湖摩梭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彝族月琴进校园、彝文书法、彝族毕摩剪纸艺术为重点,打造具有不同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和地方风貌的特色县域文化。开办传承彝族传统文化的寒暑假免费彝语文培训班15期1500人次,促各民族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汇演进乡村

通过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盐源县实现县域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民族事业加快发展。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3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2元。在凉山11个民族聚居县中居领先位置。荣获省级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省级川烟培育和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成效突出县、省级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县等荣誉10余项。县域内各民族和谐相处,互帮互学,共同培育致富产业,形成民族团结与产业发展“双促进”“同推进”的格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273户28577人、彝家新寨7796户35065人,非建档立卡群众住房改造11414户,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68个,“三免一补”“十免四补”“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等教育卫生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全县30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中心校、卫生院达标,269个村、社区安全饮水、硬化道路、生活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创建星级四好家庭23471户,巩固提升533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674户,创建四星级、五星级示范户8501户,星级“四好家庭”覆盖率达90.7%。累计实现122个贫困村退出、14997户6888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6%,2019年圆满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通过坚持示范创建和模范表彰有机统一,培养真正能够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1人荣获“第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7人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8人荣获“凉山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60人荣获“盐源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盐源县委统战部供稿)